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2:35: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传播学原理(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课程编码:5412002 学分:2.0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必修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 0 上机:0 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
推荐教材: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参考书目:[1]张国良主编, 传播学原理(第二版).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邵培仁主编, 传播学(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传播学原理》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科)、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以及对传播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应对传播学有全面的理解,能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通过系统了解人类传播的概况,把握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了解人类传播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大众传播的特殊规律,认识大众传媒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新闻以及人文社科类的其他相关专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下列基本概念:传播、传播学、精神交往、信息传播、传播符号和意义、传播过程和结构、传播类型、大众传播、媒介技术、媒介组织、传播制度、媒介规范、受众、传播效果等。
理解人类传播发展进程的重要意义、传播的基本过程与系统结构、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区别联系、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的区别联系、大众传播的特殊属性、大众传播的运行规律、媒介技术与媒介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脉络等基本知识和理论。
掌握社会信息传播的属性和运行规律、中外传播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大众传播行业的概貌和运营模式。懂得运用社会信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大众传播的特殊规律,认识和分析当前传媒业发展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1)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3)熟练应用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授 课 方 法]讲授为主;小组讨论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什么是传播 第二节 什么是传播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的关系。 (2)掌握人类传播的主要发展进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类传播发展的四个时代特征。 难点: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教师讲授;小组观察汇报。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2)掌握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符号与意义在人类传播中不同作用 难点: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人的行为及社会关系 [授 课 方 法]联系实际授课;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建议学时:2
建议学时:4
2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2)掌握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传播过程模式。
难点:传播基本过程与系统结构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差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在电子媒介时代的发展现状[授 课 方 法] 示范讲解;联系学生实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特点、要领和相互区别。 (2)掌握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的共性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群体意识与群体传播及集合行为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联系实际;课后参观企业内外传播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群体传播
第二节 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第三节 组织传播
第七章:大众传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大众传播产生于发展现状。 (2)掌握大众传播特点和社会功能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议学时:2
建议学时:4
建议学时: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