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6:42: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津市、澧县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应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科技开发推广机构,借助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在广大乡镇及农村的推广和服务。

汉寿、安乡等特色农业地区应加强实用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工作,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农村技术服务站。

第40条市域卫生设施发展规划

构建与常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服务体系。常德市区及各区县(市)综合医院应针对各种新型疾病及时完善设施配备;乡镇卫生院具备基本的医疗设施,满足人民的日常就诊需要;尤其应加大对西部山区落后地区的医疗资源配备。 第41条市域文化设施发展规划

常德中心城区以现有文化设施的充实提高为重点;东部平原地区在原有基础上推进文化设施向网络化发展,提高设施档次和服务水平;西部山地区加强中心镇的文化设施建设,各乡镇都应设置一定规模的文化站和影剧院。 第42条市域体育设施发展规划

在全市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进体育社会化。常德东部平原地区加大体育场馆建设,洞庭湖区结合水资源优势适度发展水上体育设施建设;西部山地区利用自然景观优势建设室外健身公园。 10.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43条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至 2030年,实行交通对外拓展战略,对内网络衔接战略,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加强区域交通协作和一体化,共享区域交通设施资源,借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契机,加大城市的对外交通联系,发挥其“二传手”的作用,扩大其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促进常德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以综合运输通道为主轴,综合运输网络为依托,加强多方式联运和集约化运输,把常德市建成湘西北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 第44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1、区域交通发展目标:立足常德,实现对外交通设施对接,通过国家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立与我国三大经济区快速联系走廊。继续加强与长株潭、张家界、岳阳、怀化、湖北(沙市、武汉等方向)的交通联系,打通与西部成渝经济圈的交通通道,带动地区旅游发展。

加强与省内“3+5”城市群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的协调,实现与“3+5”城市群和周边城市1.5小时交通圈的目标。

2、市域交通发展目标:构建市域综合运输网络,强化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促进“一主、一副、两带、四轴”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建立与常德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调整相协调;以及设施完善、衔接顺畅、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中心城区至市域所有县市、主要乡镇1小时到达的目标。 第45条公路系统发展目标

以城区为中心,形成6条对外放射高速通道,与省内各市、州及邻近省市以高速公路直达,形成4小时交通圈,与我国三大经济区实现快速对接;至各区、县(市)形成半小时交通圈;通过干线公路网络,至周边重要乡镇形成1小时交通圈。大力建设农村等级公路网,为新农村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服务。加强市域客货枢纽和信息建设,使常德市发展为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公路为干线,县乡道为经络,等级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运输系统。

第46条公路线网布局结构

1、形成“一环六射”和东部、北部环线高速公路网络。一环:城区外围形成高速公路环。六射:常德至岳阳、常德至邵阳、常德至荆州、常德至吉首、常德至张家界和常德至长沙6个方向的高速公路。东部、北部环线:汉寿太子庙、津澧市、石门和慈利连线高速公路(西连至张家界高速公路,东接至岳阳和长常高速公路)。

2、形成“一环十二射”干线公路网。一环:由S205、市域中部地区东西联络线、西部S306、S227和南部经过花岩溪的东西联络线组成。十二射:沿一环对市域辐射的12个方向。 第47条公路系统规划

1、在市域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主要地区,利用现有公路和新增规划公路,形成高速公路联络线和20个出入口。

2、增强与公路干线盲点区域及重要港口枢纽的干线公路联系,加强南北中心区域的干线衔接。

3、提高通往景区公路设施水平,为旅游景点提供保障服务。规划增加桃花源景区、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黄山头森林公园等景区联系公路,提高至壶瓶山自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路服务水平。

4、加强农村等级公路建设,缩小城乡距离,为建设新农村而服务。规划县乡公路三级公路以上,乡村公路四级,消除乡村公路为等外级公路的状况。

5、加强各县级客货枢纽建设,提高枢纽吞吐量和进出集散通道能力。 6、加强市域内公交化客运运营服务,提高对农村居民的客运服务水平。 第48条铁路系统规划发展目标

抓住国家铁路网布局调整规划及建设的机遇,应积极做好与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的协调,合理布置线位和客货站场,增设始发列车车次,增加经停车次密度,改善铁路运输水平低下的局面,提高常德对外客货输送能力,促进区域综合枢纽城市的形成,使常德铁路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49条铁路运输布局结构

规划市域内形成“一横二纵”的铁路通道布局。一横:黔江-张家界至常德铁路和常德-岳阳至九江铁路。二纵:一纵为焦柳铁路;二纵为运城-宜昌至石门铁路和石门至长沙铁路。 中心城区形成“十”字型线路布局结构,远期将发展为区域性铁路枢纽。 第50条铁路线路规划

1、石长复线改造:沿市域石长老线一侧布置。进入城区西侧设置货运专线,实行客货分运。

2、长常城际铁路:市域内沿石长铁路走廊一侧,经汉寿设站,后返回石长铁路一侧进入城区。

3、黔张常高速铁路:自张家界方向进入市域西部,经桃源境内设站,后经陬市在北部接入城区。

4、常岳九高速铁路:沿城际铁路向南出城区转东,经汉寿城际站跨沅江折向东北向,经安乡设站,沿常岳高速公路走廊一侧至岳阳。

5、渝长高速客运专线的预留:市域西部利用黔张常高速铁路并进入城区,过境线路在城区西南区域单独设置高速客运专线,并接入长常城际铁路后,与之共线。 6、预留石门接入石-宜-运铁路用地。

第51条水运系统规划目标

利用市域内沅水、澧水和河湖密布的得天优势,大力发展水运运输,发挥水运运输潜力,提高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应有的地位。整治沅水、澧水等航道,扩大港口集疏运能力,提高集装箱运输和大宗货物的运输水平。 第52条水运系统规划

规划市域内形成2条重要航道和9处重要港口的水运系统布局。

1、进行沅水和澧水航道整治。沅水航道规划三板溪—常德全线达到四级标准;常德—鲇鱼口全线达到三级标准;规划澧水航道由现状五级提至四级标准。 2、扩大常德港1000吨级和津市港、桃源港500-1000吨级的停泊能力。

3、与铁路货运运输布局相衔接,调整盐关铁水联运向德山港区与德山铁路货运站联运的转化,提高货物运输水平;加强其它港口的公水联运设施建设,增加与港口重要公路的联系,为公水联合运输创造有利条件。 第53条航空港规划目标

为湘西北地区的国家重要支线机场,并作为长沙黄花、张家界机场的备降机场。适应常德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城市旅游、商务和物流提供快捷服务。继续开辟重点航线,扩建机场设施,利用周边城市为支点进行无缝对接,通过联程中转的方式,快速实现常德通达全国的航线网络。 第54条航空港规划

1、机场近期2020年按照4D进行使用,跑道不延长,远期2040年需要飞更远的航线以及大的机型,规划等级4E,往南延长600米至3200米。

2、规划近期航站楼主要采用“新建旅客航站楼,同时改造现有航站楼为货运库”的建设方式,可以满足机场到2020年的国内、国际客货吞吐量需要。

3、满足近期其它机场配套设施的建设规模并预留远期用地。近期2020年方案规划场内用地增加到238.74公顷;远期2040年场内用地面积为381.99公顷。 11.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55条给水工程规划(略) 第56条排水工程规划(略) 第57条供电工程规划(略) 第58条通信工程规划(略) 第59条燃气工程规划(略) 第60条环境卫生规划 1、规划目标

至2030年,全市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乡平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医疗垃圾等特种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

至规划期末,初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垃圾收集运输实现密闭化,压缩转运率达90%;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粪便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区域垃圾填埋场规划

常德市生活垃圾处理依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遵从“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类处置”的要求,实行以资源化利用为基础,焚烧和堆肥处理为主体,卫生填埋处理为辅助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体系。

规划在常德市域内,共需扩建和新建8座卫生填埋场,新建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新建2座生活垃圾颓废处理厂。 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2.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12.1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第61条城市性质:湘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宜居城市。

第62条常德的城市职能包括:湘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新型工业基地、旅游服务基地和文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