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6:37: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实现城市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为主体的合理城市交通方式结构。2020年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5%,2030年力争达到35%。

5、80%居民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35分钟,居民公交出行换乘率不超过1.3。 第131条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协调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发展,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拓展和布局结构的调整。

完善交通系统的票价政策与体制,协调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公共交通系统内部等各交通方式比例,保障公交系统的良性发展。

提高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完善政策性补贴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公共交通特许经营,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行业服务水平的监管。 科学规划城市公交线网和场站枢纽,利用高科技手段建设智能化的公共交通运营系统。 第132条公共交通发展任务 1、加快城市快速公交线的建设。

2、调整常规公共交通线网,建立不同等级合理衔接的公共交通网络服务体系。 3、加强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站的建设。

4、明确政府企业各自权责,实现管运分离和独立监督。 第133条公交线网布局结构

在主要客运走廊上,布设BRT快线和公共交通专用道,调整公交线网结构,组织中心城区“干支线”模式的常规公交运输,形成不同层次间公交线路的合理分工与高效衔接。 第134条公交快线和专用道走廊

1、规划“十字+长环”型BRT走廊,线路总长度约86.2km,主要沿城市快速路和武陵大道、洞庭大道及善卷路骨干性主干路上布置。承担中心城区骨干客流走廊的服务,同时支撑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2、在规划BRT骨干客运系统基础上,在城市三城区核心区的柳叶路、紫菱路、人民路、皂果路、紫缘路、太阳大道、鼎城路、金霞大道、德山大道和和桃林路等道路上,布设公交专用道系统,以保障公交干线运输服务水平。在江北城区形成“5横7纵”公交专用道网络。在江南城区形成“3横2纵”公交专用道网络。在德山形成“3横2纵”公交专用道网络,全市共计113公里。布设公交专用道系统。 第135条公交车辆发展预测

至2020年。中心城区内公交出行需配置公交车约1700标台,万人公交车拥有率15标台。2030年内公交出行需配置公交车约3100标台,万人公交车拥有率20标台。 第136条公交换乘枢纽规划

规划在中心城区布设市级公交枢纽(一级枢纽)7个,片区级公交枢纽(二级枢纽)22个。

第137条公交场站设施规划

1、规划2020各类公交场站需求用地总规模达40公顷,2030年各类公交场站需求用地总规模达66公顷。

2、高级保养、修理厂:规划在金丹西站、公交东站、鼎星工业园(南侧)和德山南站城区边缘地带布局高级公交保养场、修理厂,每处规划控制用地1.0~4.5公顷,总用地为9公顷。

3、综合停车场:规划在公交三公司、公交二公司、公交总站北、德山南部布局兼有停车和保养功能的综合公交停车场,夜间停车规模控制在总停车量的70-80%,总用地为26.6公顷,其它由有条件的枢纽站提供部分停车用地,每处规划0.2~0.3公顷夜间停车场。 4、枢纽和首末站:在详细规划中落实枢纽和公交首末站,根据《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每3~5万人的居住区设置1~2个首末站,每个站的用地面积宜在1300~1500m2左右;二级以上枢纽站按照每处占地原则按照5000-20000平方米设置,具体用地规模需要结合客流预测需求和建设形式以及周边用地情况综合考虑,枢纽和首末站总用地为40公顷。 第138条出租车规划

2020年出租车车辆控制在2000辆,2030年控制在2500辆,万人拥有量分别为20辆和18辆。

采取出租待招点与重要客流集散地点相结合的方式,共规划12处出租待招点。 20.5 停车系统规划 第139条停车发展目标

与城市机动化发展水平相协调,分区域、分层次满足停车需求。通过不同地区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停车配建标准、公共停车场的数量、布局、供应水平的调整和价格机制,作为中心区交通需求管理的手段。

以建筑停车配建指标和公共停车场规划作为今后停车控制的主要手段,通过规划管理法规和建设管理法规及交通管理法规予以严格控制并实施。 第140条停车发展策略 1、分区供应策略。

按照江北中心城区作为停车调控区,江南中心城区和江北其它地区作为停车适度调控区,德山等外围片区作为停车协调发展区进行不同的停车供应和需求控制管理。 2、停车需求分类供应策略。

按照居住地停车、工作地停车和公共停车三类进行停车需求供应。 3、停车规划、建设、管理和收费一体化策略。

制定停车规划、建设、管理和收费相协调统一的发展政策。 4、停车产业化与社会化策略。

除建筑物配建停车、以政府投资的建设方式外,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兴建新的公共停车设施,并通过资本运作,资源整合的办法来逐步实现停车产业化与社会化,形成多渠道、多方式的公共停车场建设。 第141条停车需求预测

规划期中心城区配建停车泊位34.3万个、路外公共停车泊位5.2万个、路内规范停车泊位2.5万个,停车泊位总数为42万个。 第142条停车规划

根据未来停车需求,在停车缺口较大的江北中心区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8处,江南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5处,德山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3处。其它路外停车场严格按照配建停车标准执行。

20.6 慢行系统规划 第143条慢行系统规划

规划提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积极为包括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步行者及非机动车使用者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构建促进慢行交通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形成各城区就业、就学与居住相对平衡的用地布局,有效控制自行车出行距离。

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安全的慢行交通通道,通过优化已建道路断面和新建道路断面进行慢行系统设计,保障断面的有效实施。

保留并适当扩大旧城地区内一定的慢行街区。继续保留人民路步行街,适当扩大沿人民路西侧区域的东西向道路作为步行区域。 。

21. 中心城区市政与公用基础设施规划 21.1 给水工程规划(略) 21.2 排水工程规划(略) 21.3 雨水系统规划(略) 21.4 供电工程规划(略) 21.5 通信邮政工程规划(略) 21.6 燃气工程规划(略)

21.7 环境卫生规划 第144条规划目标

2030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145条生活垃圾产生量

常德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9~1.0公斤/日之间,预计到2030年,常德市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1450吨左右。 第146条环卫设施规划

现状桃树岗卫生填埋场本期容量饱和后规划进行封场绿化。

规划在大龙站礼家湾一带的山地中新建一座综合垃圾卫生处理场,规划处理场的占地面积约400亩。

依设计继续建设檀树坪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设计处理能力为900吨/天,远期设计处理能力为1200吨/天,占地约5.37公顷,年发电9920.7万度。

小型垃圾转运站的设置应以小型密封压缩式转运站为主,宜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设置标准为每0.5~0.7平方公里设置一座,占地面积不小于100m2。

第147条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

公厕、废物箱和垃圾收集点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设置,城市开发和街区改造要提前确定好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位置,预留好所需要的用地。 第148条环卫基层机构规划

规划在江南城区和德山城区各建一处包括环卫所用地的环卫停车场,占地面积约20亩左右。

根据管理所分布现状和常德市规划区的用地布局,规划期末共需增设10处环卫管理所,其中包括1处水上管理所。 22. 中心城区公共安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