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的模式特点及启示上课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8:36: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把农民作为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网络的核心。这使农民可以尽快的了解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培养较高的科学素质和商业能力,培训大多数农民能讲流利的英语,这样才能够跟上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 (四)以上海为代表的都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我国从1994年开始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到今天经历了4 个发展阶段,探索起步阶段(1994-1996)、发展快速阶段(1997-1998)、膨胀阶段(1999-2003)和平稳发展阶段(2004 至今)。其中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等,省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上海、北京两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很快,规模也逐渐扩大。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示范样板,已先后被批准为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13年来,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趋势下,张江高科南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农业政策,积极利用上海人才、技术、资金和先发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工厂化农业为代表,以科技创新、先进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雏形,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服务全国,为上海农业的转型和发展作出了努力,发挥了示范、辐射、推广、服务的作用,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服务功能。

特点:

1、以地方政府推动建设为主,以高效、特色、生态、观光农业的有机组合为主要特点。集生产、科研、推广应用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突出农业的高起点、高科技和高效益。

2、温室设施新。上海孙桥引进的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这个农场通过全套引进国外的温室设施、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计算

[5]

机管理等技术并进行示范,使国人看到了世界现代农业的崭新风貌,引出跟风热潮。

3、重视产业立园,品牌靓园。形成六大产业(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旅游观光农业),成立专家咨询团、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园区进行体制创新、培训交流持续不断,为服务全国农业打下重要基础。

(五)以陕西杨凌为代表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杨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为主的农业科技综合开发园区,在科技人才集结、资金投入、科技含量、扶持政策及管理机制上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园区内真正体现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可以在园区内进行招商引资,兴办各类开发企业,并承担高科技农业企业的孵化与培育作用[6]。

农业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部,占地面积8.3万亩。园区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定位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 的现代农业特征,布局建设“一轴一心八园”。“一轴”是指沿杨扶公路建设产业轴,“一心”是指园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八园”分别是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园区主要进行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展示和产业化示范。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心、农业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龙头、现在农业产业化示范的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平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特点:

1、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典型的自主创新主导型园区。该园区是目前唯一一个经过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农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源头,与全国50 多个县市地方政府、企业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立科技

示范基地47 个、科技专家大院35 个,科技成果推广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90多亿元。

2、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形成了集现代农业高新科技的自主研究、开发、转化和生产经营为一体,以高新技术、新品种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的转移、龙头企业的吸引或培育、中小企业的孵化和培育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企业密集和产品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3、农业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标准化工作建设在坚持园区总体规划六个一体化要求的同时,还要结合农业标准化及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体现五个方面的目标(即“五化”),即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开展农业技术标准验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化专家咨询系统;标准查询管理系统。探索建立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模式;建立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等。

(六)以超大(黄山)高科技试验农场及园区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型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是国内第一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大型综合现代农科企业。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以“绿色生态产业链”为核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充分整合,经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致力于绿色农业科技研究、绿色生产资料开发、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栽培模式模式、绿色营销网络拓展,构建起一条从种子、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供应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到社区专卖、批发网络、出口创汇完整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

特点:

1、五个统一栽培模式。统一的果蔬良种(超大提供);统一品牌认证;统一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统一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统一检测(分级、包装、品牌)。

2、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与农民对接,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有产业发展自营基地,自控基地以对生产的严格控制来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3、科学研究与科普展示。在园区内组建“博士工作站”,拥有从以色列引进的智能温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可开展品种筛选试验、农药、肥料试验、无土栽培技术以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黄山高科技试验农场还是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建有名贵百花园、生态名果园、食用菌标本园、绿色科普走廊等,每年接待众多中小学生和市民,是展示现代化农业以及绿色生态产业的窗口。 (七)以山东寿光为代表的外向型设施农业型园区

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及出口为一体的外向型高新农业科技园。以蔬菜生产为中心,以农业科技园建设为载体,以建设与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为龙头,带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寿光的蔬菜产业集群是围绕着蔬菜种植业发展起来的,是以蔬菜种植产业为主,市场、种苗产业、农资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组织等为辅所构成的。

特点:

1、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来抓。园区蔬菜和主要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和产量的变化影响全市的粮经比例调整,同时对周围农村改变传统种植习惯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引导菜农发展本乡镇、本村最适合种植的蔬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化优势产品。

2、强化技术推广。在示范基地内,先行探索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系列规范标准,把种、养、加、销等环节提前纳入标准化管理范围,重点加强农药和化肥标准化、规范化使用管理。

3.实行企业化运作。从建园开始就以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寿光建筑公司、寿光国有资产运行公司共同作为发起人,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机制,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等方面形成横向发展,纵向带动。 (八)以河南许昌市为代表的高效农业园区

在探索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许昌对高效农业园区的运作机制进行创新,归纳总结出“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运制、联结农户合同制”。 在条件适宜的农村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在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创新机制,实行“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形成“高效农业园+机制创新+农户”的运行模式。

特点:

1、管理规范,创新运行机制。立足当地特色,建立生产基地、开发名、特、优、新产品种,在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狠抓市场网络配套,把搞活流通,扩大销售做为园区建设的重要环节,推动农业市场化,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用管理工业的理念管理农业,把企业管理机制引入高效农业示范园运行过程,采用公司制运行,企业化管理,对园区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

2、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在许昌农业科技园内,活跃着很多农业公司,这些公司通过签订单、订合同、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的方式,及时将转化的科技成果、先进适用的技术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了以花卉、蔬菜、中药材为主的区域特色产业;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百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以数千个规模养殖专业场、专业户,带动畜牧业发展。

3、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通过政策引导,优化环境,乡镇企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使农民获得了可观的工资收入。

二、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的共同特征与发展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共同特征

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和有效模式。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空间区域性:明确的边界和区域;要素集聚性: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机制灵活性:政府+企业+农户;发展过程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生产组织性: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健全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