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扶贫比经济扶贫更重要立论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2:16: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 大家好!

从改革开放提出扶贫开始,二十年间,随着扶贫政策的有效推进,扶贫工作进入了新的时期。据《2011至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依据联合国标准依旧处于贫困线以下的1.5亿人中只有三千万人仍存在温饱问题。因此,今天的扶贫工作已经从满足温饱转入寻求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在我方看来,相较于凭借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以实现脱贫的经济扶贫,知识扶贫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能够更有效地突破当下扶贫瓶颈和实现长远扶贫目标,在扶贫工作中更为重要。

首先,从当下来看,知识扶贫对于突破扶贫瓶颈更有效果。八九十年代,物质匮乏,经济扶贫作为直接的资源再分配手段,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主要的扶贫手段;而现如今,物资丰富,劳动者生产力低下导致的收入低下成为贫困的主要原因,提高劳动者素质因而成为扶贫的新主题。我们发现,以经济扶贫为主的政策往往难以提高贫困者生产能力,在资助取消后再次陷入贫困,出现返贫的现象。广东省清新县2005年脱贫户的返贫率高达15%,其根源就在于贷款贴息为主的政策难以提高整体生产力。而2012年,在以职业培训为主的扶贫政策推行之后,返贫率降为0.3%。可见,知识扶贫相对经济扶贫更能提升收入水平,突破当下扶贫的瓶颈,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

第二,从长远来看,知识扶贫为真正改变贫困命运提供契机。在北京,工资2800元以上的工作中,有87.3%要求大学本科学历,而《北京市城市居民贫困问题报告》显示,贫困家庭户主中,初中及以下学历高达65.4%,大专学历仅为4%。面对今日高就业门槛,贫困人口平均8年的教育年限使他们终身只能从事低端工作。从业空间被限定,其子女也往往因为教育投入不足陷入贫穷的代际恶性循环之中。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765元。此时如雨露计划等针对贫困人口知识扶助,让贫者在职业选择时有了向上攀升的契机,更有可能改变家族命运,实现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

贫富相比较而生,贫者常有,扶贫之意却常在、常新。今天我们的扶贫,不止应有吃有穿,还应该有一个脚踏实地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