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育心理学总结背诵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19:53: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科章 节 目 研究对一象 、绪研究任论 务 小节 认知发展观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阶段理段论 论 影响因素 心理机能 知识点 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 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 理论任务:揭示教学系统中学生的学习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实践任务:应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是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主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就是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结构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 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 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不能用语言符号存储信息; ②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能够用语言符号来为事物命名,;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能够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④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规则或违抗师长。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成熟:有机体的自然生长 练习和经验:个体在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 社会性经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平衡化: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 低级心理机能:动物进化的结果,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是表现出来的特征 高级心理机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心理发展观: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低级机能不断转化成高级功能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 (二)认知发展理论 2.维果斯基的内文化历化 史发展最理论 近发展区 外界环境的信息 向 内在心理结构的信息的 转化 过程:儿童的 喃喃自语——耳语--口唇动作--内部言语和思维,从而完成内化过程 实际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作用,应用:1、在教学是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依靠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在此基础上,一是要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二是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学要适应儿童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教学,2、认知结构是认知发展的基础 3.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2、学生必须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只有所教东西能引起儿童探究愿望时才能被儿童所同化 3、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用合适的方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4、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要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儿童的发展 5、学习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6、教学要适应个体差异 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着眼于个体整个人生的发展和两大矛盾,一是生理与社会的矛盾,二是积极选择与消极选择的矛盾;关注社会因素也关注文化因素 ① 1-1.5 信任对怀疑 ② 1.5-3 自主对羞怯 ③ 3-6 主动感对内疚感 ④ 6-12 勤奋感对自卑感 ⑤ 12-18 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 ⑥18-30 亲密感对孤独感 ⑦ 30-60 繁殖感对停滞感 ⑧60后 完善感对绝望感 1、既注重社会因素,也注重文化因素 2、强调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情感,意识,认知等 3、贯穿人的一生的发展 1、过分注重本能,缺少对意志思维的认知活动 2、各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划分上存在绝对性 强调道德也是分阶段的,,通过 道德两难情境 来引出理论的 八大埃里克阶段 森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优点 缺点 (三)人格发展理论 三水平2.柯尔伯格六的道德发展阶阶段理论 段 前习俗水平,具有是非善恶的观念,但纯粹是外在的,基于行为结果和自身利益关系来进行道德判断;分为 ① 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 ② 朴素的享乐主义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着眼于社会及其希望来行事,遵从社会传统和道德准则,维护社会秩序;分为 ① 好孩子定向阶段 ② 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超越了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完全本着自己的良心来做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的阶段;分为 ①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② 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优点 缺点 3.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四)心理发认知方式展差异 3.差异与教育 1、强调道德从他律到自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强调德育要配合儿童的心理过程进行 1、之单纯从人认知的层面,没有强调行为层面 1、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因材施教 2、要了解儿童的道德水平,在进行合适的道德教育 3、道德教育要在两难问题情境中进行 1、智能差异与教育 2、人格差异与教育3、性别差异与教育 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认知方式:个体所偏爱的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场依存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场独立性: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 应用:学科,学习动机,知觉方式,教学方式 匹配策略:他适应什么,就给他什么 失配策略:缺什么,给什么 三、学习(一)及学习的其一般概理述 论解释

1.学习的基本含义 奥苏泊尔 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 练习或经验 导致的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 学习性质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学习方式);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 接受学习:讲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 被动 的接受这些知识 发现学习: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 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 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没有理解新知识的含义 学习水平分类:八大阶段 学习的分类 加涅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联结学习--------语言联想学习-------多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