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热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精选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19:07: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论《热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热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统一起来,是摆在每一位《热工基础》课程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实施注重能力培养的《热工基础》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深刻认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

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强化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也是整个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课题。

高职轮机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修正案(简称《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要求的,能初步胜任现代船舶机电管理的操作级船员。注重能力培养是,高职轮机工程专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热工基础》作为高职轮机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

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与轮机工程专业有关的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热力学基础知识、传热学基础知识,达到《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船舶管理级轮机员与本课程相关的适任标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与职业发展能力。

二、《热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 1.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1)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制约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轮机工程专业的《热工基础》教师大多为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教育理论知识相对缺乏,教育教学技能存在较大不足。所以要求《热工基础》教师,不仅要具有与本课程相关的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要强加教育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从而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2)一定的行业知识背景。具备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独特而又基本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的评估指标标准,明确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作为《热工基础》这样的职业基础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热工基础》课程知识,还要系统的了解轮机工程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进

行轮机工程专业相应岗位的实践操作所必需具备的职业技能,了解《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船舶管理级轮机员与本课程相关的适任标准,具有一定的行业知识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良好的教改科研能力。这就要求轮机工程专业《热工基础》教师,要积极参与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教学大纲的制订及课程设置的整合等。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教改科研能力,才能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有能力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课程改革、或撰写出高质量的专业论文,或编写出较高水平的特色教材,或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2.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内容

(1)精选或自编特色教材。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要体现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特征,不仅要求教材内容丰富、联系实际、插图考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便于教学,更要求注重新知识教育,向学生介绍和展示专业领域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工艺等,能激发学生学习《热工基础》的兴趣和求知欲。可以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也可以选用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轮机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的、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教材。

(2)精选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热工基础》是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公认的较难的一门课程,过深、过难的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