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1 5:48: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3年中考攻略】专题1:客观性试题解法探讨
客观性试题――选择题的题型构思精巧,形式灵活,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考查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是中考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选择题约占总分的20%—30%,因此掌握选择题的解法,快速、准确地解答好选择题是夺取高分的关键之一。
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可以是由一个问句或一个半陈述句构成,选项中有四个答案,至少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这个正确的答案可叫优支,而不正确的答案可叫干扰支或惑支。目前在中考数学试卷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四选一”的选择题,即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要求解题者从若干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按题目的要求,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指定位置。笔者将选择题的解法归纳为应用概念法、由因导果法、执果索因法、代入检验法、特殊元素法、筛选排除法、图象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法、探索规律法十种,下面通过2011年和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探讨这十种方法。
一、应用概念法:应用概念法是解选择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一种基本方法。根据选择题的题设条件,通过应用定义、公理、定理等概念直接得出正确的结论。使用应用概念法解题,要求学生熟记相关定义、公理、定理等基本概念,准确应用。
二、由因导果法:由因导果法,又称综合法,直接推演法,是解选择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一种基本方法。它的解题方法是根据选择题的题设条件,通过应用定义、公理、公式、定理等经过计算、推理或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再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与已得结论一致的正确答案。由因导果法解题自然,不受选项的影响,运用数学知识,通过综合法,直接得出正确答案。
三、执果索因法:执果索因法,又称分析法,它与由因导果法的解题思路相反。它的解题方法是从要求解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根据定义、公理、定理等,把要求解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四个选项之一。
四、代入检验法:代入检验法的解题方法是将四个选项分别代入题设中或将题设代入选项中检验,从而确定答案。当遇到定量命题时,常用此法。
五、特殊元素法:特殊元素法的解题方法是在有些选择题所涉及的数学命题与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关,在解决这类解答题,可以考虑从取值范围内选取某一个特殊的值,代入原命题进行验证,从而确定答案。
六、筛选排除法:筛选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的解题方法是根据题设条件,结合选项,通过观察、比较、猜想推理和计算,进行排查,从四个选项中把不正确的答案一一淘汰,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筛选排除法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选出正确的答案,特别对用由因导果法解之较困难而答案又模棱两可者更有用。
1
七、图象解析法:图象解析法的解题方法解选择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根据数形结合的原理,先画出示意图,再观察图象的特征作出选择的方法。
八、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对于某些数学问题,如果已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引进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来表示这种结果,通过已知条件建立起给定的算式和结果之间的恒等式,得到以待定系数为元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解之即得待定的系数。对于待定系数法方法的使用,笔者将另文详细解析。
九、分类讨论法:在解答某些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我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综合得出结论。对于分类讨论法方法的使用,笔者将另文详细解析。
十、探索规律法:分类归纳法的解题方法是直接通过对选择题的条件和结论,作详尽的分析、归纳和判断,从而选出正确的结果。当遇到寻找规律的命题时,常用此法。对于寻找规律的命题,笔者将另文详细解析。
综上所述,在解中考数学选择题时,由因导果法是最基本和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当题目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特征时,可考虑采用其他方法。有时解一个选择题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两方面所提供的信息,全面审题。不但要审清题干给出的条件,还要考察四个选项所提供的信息(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关系、选项与题干的关系等),通过审题对可能存在的各种解法(直接的、间接的)进行比较,包括其思维的难易程度、运算量大小等,确定解题的切入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