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4 8:18: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次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特性与作用原理,掌握载体和外源目的DNA酶

切的操作技术。

2、 学习利用T4 DNA 连接酶把酶切后的载体片段和外源目的DNA 片段连接起来,构

建体外重组DNA 分子的技术,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连接方法。

3、 掌握利用CaCl2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学习和掌握热击法转化E. coli 的原理与

方法。

4、 学习并掌握使用红白菌落法筛选获得重组子以及α互补筛选法的原理及方法。 5、 学习和掌握使用试剂盒抽提质粒的方法; 6、 复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7、 通过对重组子进行重组质粒DNA 的抽提与酶切鉴定,进一步确定重组质粒中含

有外源目的DNA 片段,并验证重组子是期望的重组子。

二、 实验原理

1、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 双链结构的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在限制性核酸内切限制酶的作用下,侵入细菌的“外源”DNA 分子便会被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片段,而细菌自己固有的DNA 由于修饰酶(通常是一种甲基化酶)的保护作用,则可免受限制酶的降解。

目前已经鉴定出3 种不同类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即Ⅰ型酶、II 型酶和III 型酶。 Ⅰ型酶切割位点是随机的,至少距识别位点1000bp。Ⅲ型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距识别序列3'端为24—26bp。Ⅱ型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一般在识别序列上或与之靠近,而且具有序列特异性,故在基因克隆中有特别广泛的用途。

Ⅱ型核酸内切限制酶具有3个基本的特性:①在DNA 分子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切割DNA 分子,产生链的断裂;②2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 分子上的分布通常不是彼此直接相对的;③断裂结果形成的DNA 片段往往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 底物的酶切作用是否完全,直接关系到连接反应、重组体分子的筛选和鉴定等实验结果。核酸内切限制酶活性的充分发挥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DNA样品的纯度,可采取措施有纯化DNA、加大酶的用量、延长酶催化反应的保温时间,扩大反应体积;

2)DNA 的甲基化程度,基因工程中必须使用甲基化酶失活突变的菌株; 3)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 4)DNA 的分子结构;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缓冲液。

限制核酸内切酶是分子克隆中最常用的工具酶,在DNA重组技术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用在一下几方面:①构建重组质粒;②构建基因文库;③DNA 分子的杂交;④制备DNA 放射性探针;⑤绘制DNA 分子的限制酶图谱⑥DNA 序列分析;⑦基因定位及DNA 同源性研究。

2、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反应

体外构建重组DNA 分子,首先要了解目的基因的酶切图谱,选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不能在目的基因内部有专一的识别位点,即当用一种或者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外源供体DNA时,能够得到完整的目的基因。其次,选择具有相应的单一酶切位点的质粒、噬菌体等载体分子作为克隆的载体。常用的酶切方法有双酶切法和单酶切法两种。

(1)双酶切法:如果只在要克隆的目的DNA 二端具有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而目的基因内部没有相应的识别序列,可用这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则目的DNA可产生二种不同的黏性末端。选择同样具有这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合适载体,酶切后,同样产生二个不同的黏性末端,当构建重组分子时,目的DNA 可以一定的方向插入载体中,这样操作效率高,也利于重组子的筛选。

(2)单酶切法::如果目的DNA 片段只能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酶切后的片段两端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或者平末端。选择具有同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合适载体,在构建重组分子时,除了形成正常的重组子之外,还可能会出现目的DNA 片段以相反方向插入载体分子中,或者目的DNA 串联后再插入载体分子中,甚至出现载体分子自连,重新环化的现象,因此重组效率较低。如果没有很好的方法区分转化子中的重组子,筛选重组子会比用双酶切法构建重组DNA 分子的工作量大很多。

单酶切法和双酶切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操作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3、DNA连接酶

DNA 连接酶能催化双链DNA 片段紧靠在一起的3'羟基末端与5'磷酸基团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目前用于连接DNA 片段的DNA 连接酶有E. coli DNA 连接酶和T4 DNA 连接酶。E. coli DNA 连接酶只能催化双链DNA 片段互补黏性末端之间的连接,不能催化双链DNA 片段平末端之间的连接。T4DNA 连接酶既可用于双链DNA 片段互补黏性末端之间的连接,也能催化双链DNA 片段平末端之间的连接,但平末端之间连接的效率比较低。

DNA 连接酶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样,都是在体外构建重组DNA 分子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将DNA 分子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片段,然而要将不同来源的DNA 片段组成新的杂交DNA 分子,还必须将它们彼此连接起来。目前有3 种体外连接DNA 片段的方法:①用DNA 连接酶连接具有互补黏性末端的DNA 片段;②用T4 DNA 连接酶直接将平末端的DNA 片段连接起来,或是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给具平末端的DNA 片poly(dA)-poly(dT)尾之后,再用DNA 连接酶连接起来;③先在DNA 片段末端加上化学合成的衔接物或接头,使之形成黏性末端,再用DNA 连接酶连接起来。这3 种方法虽然互有差异,但共同的一点都是利用DNA 连接酶所具有的连接和封闭单链DNA 的功能。

4、载体与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外源DNA 片段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即DNA 分子体外重组,主要依赖于DNA 连接酶来完成。DNA 连接酶催化两双链DNA 片段相邻的5’-磷酸和3’-羟基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在分子克隆中最有用的DNA 连接酶是来自T4 噬菌体的DNA 连接酶:T4 DNA 连接酶,该酶需要ATP 作为辅助因子。目的DNA 片段与载体DNA 片段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互补粘性末端片段之间的连接

当载体和外源DNA 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时,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连接后仍保留原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如果用两种能够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的限制酶(同尾酶)切割时,虽然可以有效地进行连接,但是获得的重组DNA 分子消失了原来用于切割的那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这样不利于从重组子上完整地将插入片段重新切割下来。定向克隆:根据核酸内切限制酶的性质,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同时消化一种特定的DNA分子,将会产生出具有两种不同粘性末端的DNA 片段。十分明显,如果载体分子和待克隆的DNA 分子都是用同一对核酸内切酶切割,然后混合起来,那么载体分子和外源DNA 片段将按一种取向退火形成重组DNA 分子。

互补粘性末端连接方案中还有一个问题:片段的多拷贝插入。当需要表达蛋白质产物时,多拷贝的插入,在没有拼连剪切信号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表达困难或紊乱。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