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全集(264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1:39: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3 14 15 故事会 16.闪光的金子 阅读 练习6、 测试17. 歌唱二小放牛郎、18.鸟岛 阅读 19. 台湾的蝴蝶谷、 补充阅读 20. 欢乐的泼水节 练习7、补充阅读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22. 猴子… 23.会走路的树、24问银河 练习8 8课时 8课时 8课时 5/19-23 5/26-30 6/2-6/6 16 17 8课时 8课时 6/9-13 6/16-20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教学设想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教学目标

6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及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学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字典、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学期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2、本学期还要重点培养两个学习习惯,其中一个为勤查字典(板书)。 二、指导看图

7

1、看第一页上面的插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师述: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知道了多读课外书的好处,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3、仔细看上面的小图:图上的老师在向我们推荐什么?(字典) 4、看下面两副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字典呢? 5、从整体入手,仔细看下面的小图,完整地说说图上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

6、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 7、看第二页图,说说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经常用到字典的?{在学校,在家中}

8、谈谈你平时是如何使用字典的? 三、总结板书,进行练习

1、说说新学期里自己准备怎样培养自己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小组交流)

点评: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既可以在别人的讨论中得到启发,也可以由小组长组织同学们在学习中展开竞赛,更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2、阅读课外读物。{语文补充阅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8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简介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曾经给一位小学生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部分内容就让他多读书。

读书就如同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师述: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乐于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我们的字典朋友,可是如果不认识的字太多的话,那就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书。 二、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第一幅图,从照片上你看出了什么? 2、第2、3幅图画了什么? 3、他们通过什么途径识字呢?

4、看下面第一幅图,同学们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聚在一起看图识字)

5、看下面第二幅图,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在大街上看铺名识字)

9

三、小结:

图上的同学挑选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字识的多了,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也就方便多了,这样就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 四、讨论

1、 你想读课外书吗,有什么困难?(大家交流解决。) 2、谈谈你平常读了哪些课外书?有什么收获? 3、今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主动识字?

4、布置一个月后进行识字比赛。(分“个人奖”和“小组奖”)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1

教学设想

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