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教程》笔记__刘明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0 7:37: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第五章 新闻角度 第一节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的定义

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就会削弱新闻价值。

二、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能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路径,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什么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一般来说,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聚焦”的结果。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 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或一个新闻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思考时,思路 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一般来说,这种统摄首先要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并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 闻内核,聚焦点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最后就可能找 出一个最佳聚拢点,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 第六章 新闻跳笔 第一节何谓新闻跳笔?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 (一)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 (二)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钟情”。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1.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合”费心,他只需集中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段一段写来。

2. “文如看山不喜平”。以这样的行文结构叙述事实,在段与段之间实现了跳跃式的推进,文章自然波澜起伏,而且有一种动感,体现出新闻报道作品明快的文风。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运用跳笔,每写一个段落,就提供了一个分角度或者一个侧面的事实。

2.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跳跃,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停顿。有空间就有容量。容量大可提供的信息量就大,给予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就大。 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一、短段落,多分段

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或者说它的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二、断裂行文

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一些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 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

还有各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等之间的跨越等等。 第七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三)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在新闻写作时掌握多使用动词的要领,既能把人物和事件写“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能把环境和景象写“活”,使人如临其境,最终让消息或者通讯“立于纸上”。 二、多用子概念

多用子概念,也就是说,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三、多用大白话

“大白话”在这里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或者叫大众口语。

大众口语生活气息浓,大都具有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的特点。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还能使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

第八章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第一节 消息体裁的特点 一、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虽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但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在这一点上,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不过,从总体上看,无论何种类型的消息,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

四、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有人总称其为“消息头”。 第二节 消息体裁的优势

一、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报纸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主要是靠消息来增加信息量的。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消息可以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在进展之中的事件;消息篇幅短小,写作、编发稿件都可以节省时间,从而使

它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它靠事实说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这样,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正视事实。 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可以说是浓缩了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掉了一些“水分”,加之有“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

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 (之一)——导语 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一、导语的定义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二、导语的任务

(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 第二节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一)最新鲜的材料;

(二)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导语不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 四、力求优美生动

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第三节 导语的大致类型 一、概述型导语

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 应注意:

(一)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

(二)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二、描述型导语

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 它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第二,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第一,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第二,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第三,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 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

第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

第二,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

(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 (二)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

(三)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第四节 导语修辞技巧 一、设问

导语以提问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

以提问方式写作的导语,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有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记者抓住要害,明确消息主体写作方向。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导语修辞方式,有人也称其为“提问式”导语。 二、拟人

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三、借用

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导语富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下文。 四、对比

在导语中,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对比的写法,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闻主题。 五、直呼

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西方新闻界也称其为“谈话体”。 六、排比

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形成排比式导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七、惊警 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这种写法可造成震动效果,造成一种紧迫感,使读者为之一惊,不能不注意。

第十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 (之二)——主体与结尾 第一节主体重任在肩

一、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一)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