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教程》笔记__刘明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8:01: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来一直是最具有传播效果的另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二、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揭示这些问题和教训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以引起社会的注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调查性报道上,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报道内容更侧重于揭露问题,展开批评。 三、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探讨对策与解决的方法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分析性报道上。也就是说,它不仅要通过调查,展现出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还要对此进行分析与解剖,找出问题的原因,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它的选题要扣住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和大众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二节 工作通讯的写作 一、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

二、进入工作现场,运用活的事实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问题; 三、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写作;

四、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二十三 章风貌通讯 第一节 风貌通讯的分类

一、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

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

二、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

三、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

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第二节 风貌通讯的写作 一、抓住特点写见闻;

二、旅行者的视角——新鲜; 三、主题不容忽视。

第二十四章 社会观察通讯 第一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功能

一、拓展了通讯文体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 首先,在选题和报道对象上,社会观察通讯自成一体,开拓了人物、事件、风貌、工作以外的另一领域,即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 其次,它在通讯的写作理念上有较大创新。

二、满足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获知欲及追求社会公正的愿望

首先,它的选题来自社会实践,并集中于那些普遍存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它可以比较及时地向受众提供有关的最新社会信息。

其次,社会观察通讯中的相当一部分以揭露、批评报道为主,而它所揭露与批评的重点往往是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三、设置议题,自下而上地行使新闻监督权 社会观察通讯强调从社会生活中选题,强调以调查采访为主,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把受众关心的话题变成具体的新闻报道,然后通过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这个话题的社会关注度,直

至把这个话题“设置”进社会议题,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 第二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按题材分类 (一)话题型; (二)课题型。

二、按报道方式分类 (一) 展现型; (二) 剖析型。

第三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

一、记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

一是要直面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就有可能触动社会的某些敏感区。

二是要直面社会的不公平,甚至社会的丑恶与黑暗面,这就可能有一定的风险。 二、深入社会、深入民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一)社会观察通讯的好题材只能在社会生活的深处发现; (二)社会观察通讯调查性报道,特别是批评与揭露型的报道,更需要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要反复核实事实,要注意对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悉心梳理、如实反映。 三、微观和宏观结合的 纪实手法

纪实是一种运用人物、情节、现场、对话、数字等各种资料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

一方面,这类通讯所选的“点”是“面”的代表,即微观事实是宏观事实的代表,必须着力去表现,才能以“点”带“面”。

另一方面,社会观察通讯的目的既然要表现社会生活的“面”,宏观的纪实材料——综合性的背景介绍,概括性的全景材料和各种统计数字是不可缺少的。 四、避免走入的几个误区 (一)媚俗、盲目追求“卖点”; (二)注意保护隐私权;

(三)严防道听途说和虚假报道;

(四)防止片面、偏激,以免造成负效应; (五)刹住超长风 。

第二十五章 专访 第一节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一、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二、专访强调的是“专”;

三、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四、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五、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第二节 专访的文体类型 一、以记人为主的人物专访 新闻人物;

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 有某种特定新闻背景的人物。

二、以记言为主的“问题专访”,也称“意见专访”、“言论专访”或“学术专访”

这种类型的专访是记者带着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的专题采访,请有关人士加以解答。 三、以记事为主的事件专访

一般来说,只有新闻事件才能构成事件专访;而且与事件性通讯相区别,事件专访是指记述某些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内幕情况或者澄清事实真相的专题访问。它主要是通过采访这些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或者见证人来“复原”与“剖析”新闻事件的。 第三节 专访的写作要领 一、问答整理式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就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二、散文处理式

式处理,也可称为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三、口述实录

这种处理方式的写作要领很简单: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也就是说,把现场的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除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 第四节 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一、专访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背景材料; (二)知识资料; (三)问题设计;

(四)注意挑选适当的采访时机和场合。 二、专访中善于提问与观察

(一)重视第一组问题的成功率;

(二)增强临场的问题控制与应变能力; (三)注意用眼睛采访。

三、专访后注意核对,引语一定要准确

(一)要准确地表达被访者所陈述的内容、概念与意思; (二)要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

第二十六章 新闻特写 第一节 特写的文体特征 什么是特写?

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一、镜头感

(一) 巧妙的“截取”; (二)适当的“放大”。 二、透视感

所谓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三、现场感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特写一定是来自现场的报道,作者一定要在现场采访,他必须是新闻事实或被采访人的现场目击者。现场感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特写的写作要历历 如绘,要情景交融。

第二节 特写的取材与分类 一、人物特写

人物特写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动、行为或者性格。它比人物通讯更集中与凝练,同时应该“画面感”与“动感”更强。 二、场景特写

除了人物特写之外,我们把其他的特写都用场景特写这个“大篮子”装起来了。主要理由是:在原来的分类中,例如事件特写、工作特写或者风情特写等,其实它们在具体写作中都是通过截取某一个或者一些关键性或者典型性的场景而完成的,取材的基本方法是极其近似的,因此可以不再做详细的区分。 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要领 一、抓准“镜头”;

二、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 细节要有特点 (二) 细节要有动感

三、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四、要情景交融地写;

五、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第二十七章 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 不可忽视的新媒体 一、数量增长惊人; 二、质量进步神速;

一、网民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时间的自由性

(一)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 (二)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 二、传播空间的无限性

(一) 不受地域限制的全球化; (二)不受“容积”限制的广容性。 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一) 多媒体传播; (二) 交互性传播; (三)小众化传播。

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种类 一、复制新闻

复制新闻,或者称COPY 新闻。这是指从传统媒体上复制(COPY)来的新闻。 二、原创新闻

* 一是指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 * 二是指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 * 三是指该新闻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的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 第四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一、即时滚动式写作

即改变传统媒体的单篇静态报道为多篇滚动的动态报道。

二、超文本写作

(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写作;

(二) 通过超链接使与新闻相关的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使得网络新闻的文体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结构与多维结构。 三、互动式写作

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对受众灌输式的信息单向传播为与受众之间的平等的双向传播。 第五节 网络新闻写作 需注意的问题

一、遭遇挑战的网络新闻真实性; 二、获得提升的网络新闻时效性。 第六节 培养数字化记者 一、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要强;

二、验证、过滤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要强;

三、在第一时效赶到现场直接采访的能力要强;

四、运用网络与数码技术进行采访写作的能力要强; 五、平等交流的能力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