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1 12:44: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教案

本单元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家,选取了封建王朝草创时期的秦始皇、鼎盛时期的唐太宗和走向衰落时期的康熙帝,很有代表性。

第一单元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课程标准: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历史功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过程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集权的政策措施和作用 教学过程:

每个人对历史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在人类存在的三、四百万年间,在历史的舞台上存在过的难以计数的人当中,至今能为我们所知的又有多少呢?这些名人们(知名人士)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足迹,并且至今为我们所提及。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这些为人类历史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当中,大多是能审时度势,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并最终在历史的转角处(突变的过程中),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我们给他们一个称谓——历史中的“自觉者”,而大多数的芸芸众生都只是历史中的“自发者”。“自觉者”与“自发者”的区别何在呢?希望我们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解读,能得到一些启示,在获得这些启示后,今后或许会在我们中间诞生一个历史的“自觉者”,说不定就是你哦,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现在还是让我们去看看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自觉者”是如何把握时机,并且在历史的舞台上一展雄姿的。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所见的第一位人物是秦始皇。

一、秦统一六国 1、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2)主观条件:

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 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过程:

(1)先灭弱韩:前230年。“先取韩以恐他国”

(2)离间灭赵:前228年。秦王对秦国的劲敌赵国采用离间计,先使赵王杀死名将李牧,自毁长城,随后攻下赵都邯郸并俘虏赵王。

(3)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贲引黄河水淹没魏都大梁,使魏都城墙倒塌,魏国灭亡。 (4)王翦灭楚:前223年。对楚国,秦王请出老将王翦,并倾全国之兵归王翦指挥,强攻灭楚。 (5)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无功不返。 (6)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一败涂地。 3、意义

1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便将传说里三皇中的“皇”与五帝中的“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2)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秦始皇将大权集于一身,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是武官之长,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三者之间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这样,国家大权都集中在皇帝身上。

(3)地方实行郡县制

如何管理辽阔的疆土和臣民,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制,廷尉李斯建议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要害在下强干弱枝,避免国家重新陷于四分五裂的局面。

2、军事上:统一六国、开疆拓土

秦始皇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后,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使秦朝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居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3、文化上: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文字不统一,同一个字,各国写法不同,甚至一国之内写法也不同。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以秦小篆为准,令李斯等人用小篆书写统一文字的样本,推行全国。 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4、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战国时期的度量衡制也很混乱,影响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秦始皇发布统一度量衡制的诏书,官府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将诏书和度量衡标准刻在标准器上,发放全国。同时还将各国流行的形状、重量、大小、单位不一的货币统一起来。

5、交通建设:陆——驰道、直道;水——渠道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陆上交通由驰道、直道等各种规格不同的道路组成,水上修筑人工渠道以沟通自然江河。

三、秦始皇的暴政 1、表现 (1)焚书坑儒

秦始皇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他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后来,一些儒生又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认为这些儒生妖言惑众,下令追查,结果活埋460名儒土。

(2)修筑长城

目的:为了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南下。

概况:秦始皇在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的同时,下令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形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长城。秦始皇强制征用40万民夫修筑长城。由于工程艰巨,施工条件简陋,民夫大量死亡。

地位: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

秦始皇穷奢极欲地大兴土木。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他就下令绘制该国王室宫殿图样,在

2

咸阳城北的山麓上,逐一仿建。他还下令修建规模更大的阿房宫。阿房宫的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同时坐一万人。所需木材和石料要从现在江西、四川、湖北等地翻山越岭运送。人民以童谣的形式咒骂秦始皇大兴土木的暴政:“阿房阿房,始皇亡”。

此外,秦始皇还为自己修骊山墓,加上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每年征发200万人,导致民怨沸腾。

2、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3、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暴政又导致秦很快灭亡。

秦朝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历史根源、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

1、概念: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位终身制与皇位的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便终身为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历史根源:

(1)经济根源:春秋末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产生了封建剥削方式。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

(2)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3)思想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种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也就是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键。

3、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

4、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诸侯制度来说能更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5、意义: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学思之窗:你认为过于严酷的刑法对百姓和社会能产生什么影响?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虽大大增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但严刑酷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