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22:52: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失.

故答案为:

(l)J 缺失天敌 生物多样性 (2)捕食

(3)欧洲兔对病毒的抗性增强

(4)13 20(5)直接、间接和潜在

据图1分析,欧洲兔急剧增加,呈现J型曲线,而袋鼠减少,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小幅度减少,而袋鼠仍然减少,说明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减少,而袋鼠的数量恢复.

据图2分析,表示澳大利亚草原上的营养结构示意图,该食物网包含13条食物链.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9. 解:(1)据图分析可推知,Gfp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而载体上的Neo为标记 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与G418发挥作用而最终将导入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筛选出来. (2)将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需要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完成过程⑤后,胚胎干细胞应与囊胚中的内细胞团部位相结合.

(3)进行胚胎移植之前,要对代孕母鼠用促性腺激素处理,目的是同期发情处理.

(4)胚胎干细胞的培养装置应置于含有一定量(5%)的CO2的气体环境中,以保证培养环境pH的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标记 G418 导入目的基因

(2)DNA连接酶 显微注射法 内细胞团 (3)同期发情处理

(4)含有一定量(5%)的CO2

分析题图:图示为绿色荧光小鼠制备流程图,其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表示将表达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③表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④表示冲卵,即冲出胚胎的过程;⑤表示将胚胎干细胞团注入囊胚;⑥表示胚胎移植过程.

本题结合绿色荧光小鼠制备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胚胎干细胞、胚胎移植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识记胚胎移植的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30. 解:(1)家庭自制葡萄酒所用菌种常来自于葡萄皮表面的酵母菌,图中的候选菌A用于酿酒,因此需要经过筛选和纯化获取酵母菌菌种,而候选菌B用于发酵酿醋,因此经筛选和纯化需要获取醋酸菌菌种.

(2)图中所用的培养基都需要在接种前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3)分析图乙中培养基培养结果,可以推知采用的纯化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乙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倒置菌落分布很不均匀.其余的甲、丙、丁、戊平板操作正常,其菌落数分别是210、230、470、190,则样品中菌种A的数量为=(210+230+190)÷3÷0.1=2100个/mL.

(4)果酒发酵罐与果醋发酵罐需要控制的温度条件差异是前者18~25℃,后者30~35℃. 故答案为:

(1)葡萄皮表面的酵母菌 酵母菌 醋酸菌 (2)高压蒸汽灭菌

(3)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不均匀 2100(4)前者18~25℃,后者30~35℃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6CO2+12H2O+能量;

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两种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的过程及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其中候选菌A是酵母菌,候选菌B是醋酸(杆)菌.

本题结合果酒、果醋生产流程图,考查微生物的筛选、分离和计数,果酒、果醋的制作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1. 解:(1)图1中的物质a是由氧气和[H]氧化分解产生的水.I为光合作用,过程I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 (2)分析图2可知,一昼夜中天竺葵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就是二氧化碳含量最少的时候,即约为18点钟.若图2中B点和C点的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B点时刻迅速提高装置中CO2浓度,二氧化碳固定过程增强,叶绿体内C3化合物生成量增多,但是消耗量不变,含量将增加.

(3)图1表示光合作用增长率,只要光合作用增长率为正值,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增长率达到0时(即D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CO2浓度仍在继续上升,故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CO2应是光照强度;

(4)图1所示生理状态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与图2中的B~C两点之间的曲线段的意义相同.若处于图3中A点之前的环境条件,天竺葵叶肉细胞在光下可发生图1中的生理过程是II. 故答案为:

(1)水 叶绿体 (2)18 增加

(3)D 光照强度 (4)B-C II

根据题意和图1分析可知:水分解成氧气和[H],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和ATP,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二氧化碳在[H]和ATP的作用下合成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生成[H]和ATP,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a是水,b是二氧化碳,c是丙酮酸.I为光合作用,II为有氧呼吸.

图3是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光合作用增长速率类似于加速度,因此只要增长速率大于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断增加.图中可以看出,BC段增长速率最大,到D点是增长速率降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探究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过程图和曲线图,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实验装置,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2. 解:(1)结合图2分析,图1中甲细胞内的1号染色体是X染色体,该细胞的变化处于乙图曲线中的8-9段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图曲线中的EF段.

(2)根据基因组成分析,图1中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组成为aaBBdd,可能来自于图2中的丁细胞.由于丁细胞含两个X染色体,所以此时其细胞名称为极体.若要

对该生物进行测交,则另一亲本应是图2中的甲细胞所示的生物,即雄性隐性纯合体. (3)图1中甲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所以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细胞内的每一极有4条染色体,形成这一异常结果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故答案为:

(1)X 8-9 EF (2)丁 极体 甲

(3)2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1中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色体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图,0-1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1-8依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8-9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图1中丙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变化曲线.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测交,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识记测交的概念,能根据题中和图中信息判断该生物的基因型,进而推动测交生物的基因型. 33. 解:(1)由于Ⅱ1和Ⅱ2正常,而Ⅲ1患病,所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2)如果该遗传病是伴Y遗传,则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应该患病,女性都正常,所以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的个体有1、3、4.

(3)如果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Ⅲ2的基因型是XDXD或XDXd,Ⅱ3的一个致病基因来自于第Ⅰ代中的2号个体,该致病基因的传递过程体现了交叉遗传的遗传特点.

(4)如果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则图中可能为显性纯合子的个体是Ⅲ2;Ⅲ2与一家族无该病史的异性婚配,生下携带致病基因男孩的概率是率为1%,则正常个体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故答案为: (1)隐性

(2)1、3、4(3)XDXD或XDXdⅠ2交叉遗传 (4)Ⅲ2

××=×

=

;由于该遗传病的发病

.Ⅲ1色觉正常,若他与一

=

×16%×

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