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考试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7:41: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简答题:

一、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答: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导地位,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集中他们的准备金,为它们提供信用,办理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等。表现在:

1.集中存款准备金,首先是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其次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和信用规模,最后是增强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

2.最后贷款人,通常采用再贴现和抵押贷款两种形式。目的是,首先当个别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使,提供贷款,防止挤兑以及信用危机;其次增加金融机构短期头寸的调剂渠道;最后调节银行信用和货币供应。

3.票据交换和清算。

二、中央银行制度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仅有一家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利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的职能。

3.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一种是没有建立中央银行的数个国家组建一家联合中央银行;另一种是联合建立跨国中央银行的各国本来就建立了中央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有哪些?

答: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适当的解释,下同) 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3.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四、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

答:1.存款的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2.存款动机的非盈利性(为了调控社会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监管管理金融机构的运作,从而达到稳定币值目地) 3.存款对象的特定性

4.与存款当事人的关系的特殊性

五、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

答:1.垄断发行原则(是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

2.要有可靠的信用保证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

的发行准备金制度,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

3.要有一定的弹性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六、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类型?

答:1.现金准备发行制(是指货币的发行必须以100%的包括黄金、外汇等在内的现金作准备)

2.证券保证准备制(是指货币发行须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债、短期商业票据等作为发行准备) 3.弹性比例制(是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国家对超过法定现金准备部分

的发行准备部分的发行征收超额发行税——如果钞票回笼或准备现金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则免征发行税——以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钞票)

4.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是指在货币的发行限额内,可全部用规定证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限

额的发行,必须以十足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

5.比例准备制度(是指规定在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有价证券各占一定比重) 七、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异同?

答:相同:1.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2.就对货币量的影响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同发放贷款一样,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

量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从而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相反卖出证券同收回贷款一样,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减少,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收缩。

3.就其融资效果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扩大资产,相当于

中央银行的贷款;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贷款的收回,其融资效果都是相同的。

不同处: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适当的解释,下同) 2.收益的表现形式不同 3.对金融环境的要求不同 4.信用的依据不同

八、简述实时全额清算系统的运行原理?

答:1.V形结构,付款行首先将完整的支付信息发送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完成资金汇划后,再将完整的支付信息发送给收款行。(见课本107页6-1图)

2.Y形结构,看做是V形结构的改进,它在V形结构的基础上又在支付信息的传递流程中加入了中央处理器这个环节。中央银行在得到付款行的信息后,需要确认付款行账户上有无足够的资金用于清算。如果充足,则马上进行清算;如果不足,则将其置于排队状态,直至其资金足够时再进行清算。当清算完成后,中央银行将已经清算的信息传回中央处理器,再由中央处理器把完整的信息发送给收款行。(见课本107页6-2图)

3.L形结构,付款行向中央银行传递完整的支付信息,中央银行核实付款账户上的资金并且作出清算或排队等决定后,向付款行传回信息,再由付款行将其传至收款行。(见课本107页6-3图)

4.T形结构,付款行同时向中央银行和收款行传递支付信息,收款行先收到未经清算的信息,其后才可能收到中央银行发送的证实信息。(见课本107页6-4图) 九、货币政策的内容与特征是什么?

答:内容: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体系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 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并通过逐级传递关系,由

相应的经济变量相互作用,实现最终目标。

特征:1.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适当的解释,下同) 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3.货币政策调节机制的间接性 4.货币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十、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方法?

答:1.“相机”抉择法,在调节经济时,货币政策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货币政策的取向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状况,究竟采取何种货币政策目标以及不同政策目标之间怎么搭配,应该以相机抉择为上。 2.“逆经济风向”抉择法,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时期,把刺激经济增长、维持充分就要作为主要目标;在经济高涨时期,则把稳定物价和平衡国际收支作为主要目标。为实现目标一种方法是扩大信用规模,一种方法是缩小信用规模。其优点是可以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这两种方法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中央银行只能根据不同经济时期的特征,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

3.“简单规则”抉择法,主张不以主观判断为准,而是按一套既定的简单规则来行事。比如,保持一种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比选择其他方法来执行货币政策更为重要。

4.“临界点”抉择法,理论依据是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值关系。这种观点主张根据社会承受能力确定一个安全区,在安全区,政府不必采取任何措施,若超过安全区界限,则政府需要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菲利普斯曲线逼近安全区内。 论述题:

一、请你谈谈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认识? 答:思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回答

1.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即中央银行在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只能保持在政府或国家权利机构的制约和影响下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地位。

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

独立性的内容主要有,一是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整体系中的职责范围;二是中央银行在行使自主权时受制于其他部门的程度,即要处理中央银行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1.中央银行享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2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独立监督、监测金融市场。

3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不受政府的任何制约,而应该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和政府的监督下,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所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因为1.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2.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门,它不可能超过所隶属的整体。3.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监管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的。4.特殊情况下中央银行必须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4为什么中央银行独立性是必要?

中央银行是社会公共权力机构,它的活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日趋深化,要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促进本国经济整体实现社会社会公共目标,必须要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其工作的特殊专业性和重要性要求法律授权,从而使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防止政府滥用职权。 二、请你谈谈对中央银行的一般货币政策工具的认识?

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特点是对总量而不具体针对各种资金的特殊用途进行调节和控制。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含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量,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给量的政策措施。

优点:1.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2.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均等的。

3.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完全的自主性。 不足: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只能影响一般利率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结构。 3.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导致各类金融机构竞争基础的不平等。

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和各地区银行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现金管理和财务计划。

6.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等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带有很强的

宣示效应,不利于金融稳定,出现了固定化倾向。 2.再贴现政策

含义: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优点:中央银行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这样做既可以调节货币供给总量,又可以调整信贷结构。另为,再贴现政策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引导市场利率发生变化,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不足:1.从控制货币供给量来看,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控制工具。

2.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

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3.调整再贴现率的宣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