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的反设模式--陈育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28: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NLP的反设模式 NLP的后设模式

◎第一种使用语言的方法叫“向下归类”亦称(后设模式)︰

“向下归类”(Chunkingdown)︰由一般性的案例移向较具体的个案。

◇后设模式︰(Meta-Model)

理查.班德勒及约翰.葛瑞德在“神奇的结构”(于一九七五年)首先发展出的NLP的模式,叫做“后设模式”。

假设前题︰

1没有一个人的经验是与另一个人完全相同的。

2我们基于个别的经验,创造出导引我们的模式。因此可以一方面对所共有的世界,个别地创造出不同的世界观(Modeloftheworld),另一方面,又可各自活在不同的现实里。

何以有些人会持续地痛苦与烦恼?事实上,他们是由其所能察觉的范围内,去做最好的选择。换言之,人类的行为,无论其第一眼看起来有多怪异,如果由产生那选择的情境来看,就会有意义了。其产生困难之处,不在于是否做了错误选择,而在于没有足够的选择?他们常常是没有足够丰富的世界模型。

所以,假如我们错以为世界观就是现实本体,则会阻碍我们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可以由我们所做所为中,辨认出此三种大脑的普遍性机制︰

“删减”、“扭曲”及“一般化”

语言是经验的代表,就如同地图可以描绘出实际的地域,或菜单可以代表真正的菜肴,语言只有在它们与生活经验产生联结时,才有意义。

在我们编译感官经验成为语言时,如讲话或写字,或如聆听者,将所听到的话,转译为感官经验时,很多重要的讯息可能被漏失或扭曲了。

因说话者个人的世界观的限制,语言的某些部份或形式,可能被删减或泛化了。

所有的语言都是始于内心深层的一些意念“深层结构”,经过删减、扭曲、归纳的三个程序的不断运用,终于形成一些文字语言而说出。

因为来自内心深层,所以一个人的语言,总是在显示他的身份、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问题发生器,或者说后设模式与教练技术的提问能力是紧密联系的,熟悉下面的反过滤提问方式,在教练过程中经常用到,也是教练过程的切入点之一。

当我们以语言来“向下归类”,我们是由文字移向附在语言下的具体经验。我们也是在揭露我们如何地“删减”、“扭曲”及“一般化”我们的经验。为了做到这样,我们要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以循线通过迷宫,从口语跨过文法的结构到表象系统,且最后到达感官经验。要检视“后设模式”前,我们要简短地看看各种不同方法的“删减”、“扭曲”及“一般化”,如何将经验转译成语言,然后问一些具体的问题,以重新将经验连接上。“后设模式”是一系列的问题。有些是很明显的,我们不必思考就能用它们,有些是比较微妙,它们要将语言中不可避免的删减及扭曲找出,以使说者与听者的沟通能更清晰。有一个使用“后设模式”的方法是,从听到话里找出本来应该有,却被省略的字眼。什么是说者本能上会加上去的字?(也可能是猜错了?)

“后设模式”有三种主要用途:

1以诘问删减的问题,好搜集资讯。

2以问:“你那样说是什么意思?”来澄清意义。

3它可以辨明局限,以开放更多选择,尤其是诘问被以“应该”或“无法”所驾驭的念头。

下列的指引,可以形成详尽的资讯收集器,并用来侦测这类口语的模式,而在需要精确资讯时,可用来质疑及诘问。总共分五大类。

后设模式是由简单地发问与收集信息而发展的。

后设模式也可以与从属层级连接。比如说,下列句子:

“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你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诘问这句陈述。看你的目标为何,你就可以决定怎么样诘问。小心说话者如何以他的声音或手势标示出对他重要的事。

1“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

标示出“环境层级”。你可以提问:“你在哪里可以做到?” 2“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

标出“行为层级”。你可以提问:“你到底没办法做到什么?” 3“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

标示出“能力层级”。你可以提问:“什么阻止了你?要有办法你需要做什么?” 4“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

标示出“信念层级”。你可以提问:“假如你可以时,会怎么样?”甚至是“为什么不可以?”

5“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

标示出“自我认同层级”。你可以提问:“谁可以?”

用“后设模式”问话是蛮具挑战性的,所以尽可能在具有亲和感下才使用之。

听别人说话,他们怎么说,会揭露他们的内心世界。当你受邀请时,轻轻地循线而入。不断地诘问问题会像在法庭上的交叉辩论,有人只有在生气时,才问这些具体的问题。要小心,不要因问后设模式的问题,而变成后设魔鬼。

以你的声调或以下列形式来问:“我怀疑你是否能告诉我??”或:“那很有趣,我对?不清楚?”使你的诘问态势稍微缓和。

使用“后设模式”最好的地方是,对你自己的内部对话。首先,你要倾听。你确实对自己讲什么?对很多人而言,内部对话是一个不断的背景噪音,他们没有真正去倾听。倾听我们心智活动,就像要让它静下来的序曲,可以是冥想的基础。它清理了认知之门,并且开始排除自我附加的障碍。使用后设模式去找自己最喜欢用的删减、扭曲或一般化。找找看,你有没有任何反激励、不切实际的比较。听出一些自然回应或产生,而不是适合答案的过时批判或别人的意见。有时那些话,还会以原来说的人原音重现。你可以找到一无所谓地限制了你的行动自由的“应该”拉,“无法”拉。你也可以捕捉到你自己的一些信念与假设,你可以再检视一次。

下列有一些例子:

1“我应该做这个。”如果没有做,会怎么样? 2“我无法做这个。”什么阻止了我? 3“她不喜欢我。”我是如何知道的? 4“我很烦。”我是如何搞烦自己的?

5“改变是困难的。”改变是如何困难?我是要从哪里改变到哪里?

6“这项决策很难做。”我是如何觉出它难做的?

7“没有人会帮助我。”没有人?一个都没有?

你什么时候及如何使用后设模式,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有一些情况,你必须同时跟很多人讲话,此时,你要以比较一般化的方式讲,听的人才能从你的话中,听出他们自己的意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