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筹划课后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9:09: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部分 企业纳税筹划基本理论

1.如何理解企业纳税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偷、逃税等违法减少税收支出行为的基本标志。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是指其实现减轻税负的行为是在尊重法律、不违反国家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

(2)前瞻性:前瞻性是纳税筹划的重要特征,是指纳税筹划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针对未来期望的纳税效果所作的一系列谋划、设计和安排。

(3)全局性:全局性一方面是说纳税筹划考虑的是纳税人的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是单纯追求个别税种税负的轻重;另一方面则是讲,纳税筹划的目标必须服从于纳税人经济行为的整体目标,纳税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于资本收益最大化的方案。

(4)成本性:成本性是指因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而付出的代价。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付出的代价可以分为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纳税筹划方案是否可行,与其他的财务方案一样,也要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如果筹划成本过大,而收益却并不理想,影响纳税人利益最大化,则纳税人就可能放弃该筹划方案。

(5)风险性:风险性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因各种因素的存在,而带来的未来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

(6)专业性:专业性是指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筹划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 2.如何理解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纳税主体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以税收法律为准绳。 (2)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完成并实施以后应取得相应的效益,包括直接的效益和间接的效益。

(3)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指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要在筹划收益与筹划风险之间进行必要的权衡,在一定的财务收益的前提下,尽量使其风险最小化。

(4)公开性原则:公开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密切相关,它是指纳税筹划的过程应该高度透明。

3.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常用的方法的哪些?

(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法,包括:减免税技术手段;税率差异技术手段;税收扣除技术手段;税收抵免技术手段;优惠退税技术手段。

(2)通过分散税基实现纳税筹划的方法,所谓税基是指在税制设计中确定的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通过分散税基实现纳税筹划也称作纳税筹划的“分劈”技术手段,是指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将税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劈而实现直接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

(3)通过延期纳税实现纳税筹划,包括:①推迟收入的确认,可通过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安排及合理的财务安排实现这一目标;②尽早确认费用,可通过尽量不进生产成本。能进成本的不进资产。能预提的不摊销等安排来实现这一目标。

(4)通过税负转嫁实现纳税筹划,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的过程就叫做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但纳税人要转嫁税负的愿望能否变成现实,还要看各种影响因素的情况:商品供求弹性决定税负转嫁程度;课税对象的税收种类影响税负转嫁;商品课税的范围影响税负转嫁;企业的目标影响税负转嫁。

4.企业如何避免纳税筹划的风险?

税收筹划的风险,实质上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避免纳税

1

筹划风险的措施包括: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政策,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的内涵;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了解税务征管的特点和要求;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第二部分 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案例1

红星公司现有A,B两个项目可以进行投资,投资所得的税前收益情况如下表所示。假设该项目A适用15%的所得税税率,项目B适用25%的所得税税率,贴现率为10%。此外,其他情况相同。

投资项目测算表 单位:万元

时间 第一年初 第二年初 第二年末 第三年末 第四年末 项目A 投资2 400 建成投产 投资收益2 000 投资收益2 200 投资收益1 600 项目B 投资2 400 建成投产 投资收益1 800 投资收益2 000 投资收益1 800 分析要求:该公司应投资哪个项目? 参考答案:

由于A、B两个项目的初始投资额相同,但税率不同,因此,可通过两个方案税后各年收益现值之和的比较,来选择较优的投资项目。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投资项目测算表 单位:万元

时间 复利现值系数 项目A税后收益 项目A税后 收益现值 第一年初 第二年初 第二年末 第三年末 第四年末 合计 — — 0.8264 0.7513 0.6830 — — — 1 700 1 870 1 360 — — — 1404.88 1404.93 928.88 3738.69 — — 1 350 1 500 1 350 — 项目B税后收益 项目B税后 收益现值 — — 1115.64 1126.95 922.05 3164.64 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A投资项目的税后收益现值之和大于B投资项目的税后收益现值之和,所以该改公司应投资于A项目。

提示:本案例的特殊性在于,A投资项目各年收回收益均大于B投资项目,因此,也可根据这一点直接决策投资于A项目较好。

案例2

某食品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根据市场需求,该食品厂开发种植猕猴桃,并将猕猴桃加工成果脯、饮料等(以下简称“加工品”)对外销售。2008年猕猴桃开始产生经济效益。2009年5月该食品厂共销售猕猴桃加工品100万元(不含增值税价格),产生17万元的销项税额。但经核算,发现与该项业务有关的进项税额数量很少,只有化肥等项目产生了1万元的进项税额。这样,该食品厂需要就该项业务缴纳16万元的

2

增值税。为了降低增值税负担,该企业在购进可抵扣项目时,十分注重取得合格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收效不大。

针对该食品厂进项税额很小、税负较重的情况,公司经营仔细考虑,提出了下列方案:食品厂将猕猴桃的种植业务分立为独立核算的企业。并使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也就是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人,食品厂按照市场价格向该种植企业收购猕猴桃作为加工原料,并向其开具农产品收购凭证。 分析要求:分析上述方案的可行性。 参考答案:

食品厂将猕猴桃的种植业务分立为独立核算的企业,成为独立的纳税人,假设其在向该食品厂销售时猕猴桃的价格为加工品售价的30%,则由于农产品销售时免增值税,但购买化肥等1万元的进项税额不得扣除,而加工厂可根据开具农产品收购凭证计算扣除买价7%的增值税。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筹划操作后共应纳增值税=100×17%-30×7%=14.9(万元),筹划操作前共应纳增值税=100×17%-1=16(万元),可少纳增值税1.1万元(16-14.9)。所以,此筹划方案可行。

提示:从减轻所得税税负角度入手考虑,此筹划方案也是可行的,可由学生们自行测算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 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案例1

盛通公司是一般纳税人,销售一批货物给方圆公司,不含税价为440万元,该批货物的成本价为400万元,取得增值税发票。购销双方签订销售协议,采取送货制,雇用晨鑫运输公司的车辆运送货物,另外计算运费11.7万元。开具与运输有关的票据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1:由盛通公司给方圆公司开具运费收据; 方案2:由运输公司给销货方开具运输发票; 方案3:由运输公司给购货方开具运费发票。

分析要求:请问该公司应如何选择才比较合理? 参考答案:

假设盛通公司适用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

方案1:由盛通公司给方圆公司开具运费收据,盛通公司的行为属于混合销售,假设运输成本为其收入的70%。

应纳增值税=[440+11.7÷(1+17%)]×17%-400×17%=8.5(万元)

利润总额=[440+11.7÷(1+17%)]-400-11.7×70%-8.5×(7%+3%)

=40.96(万元)

方案2:由运输公司给销货方开具运输发票,盛通公司的行为属于为实现销售自行负担运费。

应纳增值税=440×17%-400×17%-11.7×7%=5.981(万元) 利润总额=440 -400-11.7×(1-7%)-5.981×(7%+3%)

=28.5209(万元)

方案3:由运输公司给购货方开具运费发票,盛通公司的行为属于为购货方代垫运费。

应纳增值税=440×17%-400×17%=6.8(万元)

利润总额=440 -400-6.8×(7%+3%)=39.32(万元)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方案一利润总额相对较高,应选择方案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