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8:02: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四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2.掌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方法。 3.研究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 4.掌握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设备

1、THJ-2 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2、计算机、上位机MCGS 组态软件、RS232-485 转换器1 只、串口线1 根 3、万用表1 只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为水箱液位的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副两个回路组成。每一个回路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调节器和控制对象,即主回路中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下水箱,作为系统的被控对象,下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主控制量。副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中水箱,又称副对象,它的输出是一个辅助的控制变量。 本系统控制的目的不仅使系统的输出响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且在稳态时,系统的被控制量等于给定值,实现无差调节。当有扰动出现于副回路时,由于主对象的时间常数大于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因而当被控制量(下水箱的液位)未作出反映时,副回路已作出快速响应,及时地消除了扰动对被控制量的影响。此外,如果扰动作用于主对象,由于副回路的存在,使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大大减小,从而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改善了动态性能。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所示。

图1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a)结构图 (b)方框图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本实验选择中水箱和下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也可选择上水箱和中水箱)。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40%~90%)、下水箱出水阀门F1-11开至适当开度(30%~80% 要求阀F1-10稍大于阀F1-11),其余阀门均关闭。

2、按照实验图接线,将主、副控仪表设置为自动,主控制器Sn=33,addrss=1,CF=0 ,DF=0;副控制器Sn=32,addrss=2,CF=8,DF=0;合上三相电源空气开关,磁力驱动泵上电

打水,上位机的主控制器,下水箱的液位设定值8—15cm。

3、首先整定副回路参数

主回路闭合,主、副调节器都在纯比例作用条件下,主调节器的比例度置于100%。关闭比例环节Ti=∞,积分环节Td=0,将比例度δ由大到小调节,每次改变δ值,改变下水箱设定值,直到出现最佳衰减曲线(如4:1)为止。记下相应的比例度δ

4、其次整定主回路参数

1)将副调节器的比例度置于所求得的δ

2S

2S

和振荡周期T2S。

值上,且把副回路作为主回路中的一个环节,

1S

用同样方法整定主回路,求取主回路的比例度δ和振荡周期T1S。

2)根据求取的δ1S、T1S和δ2S、T2S值,按单回路系统衰减曲线法整定公式计算主、副调节器的比例度δ、积分时间TI和微分时间Td的数值。

3)按“先副后主”,“先比例后积分最后微分”的整定程序,设置主、副调节器的参数,再观察过渡过程曲线,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直到过程的动态品质达到满意为止。

图2 智能仪表控制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

当系统到达稳定的时候,记录曲线为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2.用实验方法确定调节器的相关参数,并写出整定过程。 3.记录下列数据

? 水箱液位第一次达到最大值的数据 ? 水箱液位第一次达到最小值的数据 ? 水箱液位第二次达到最大值的数据:

图3 下水箱液位阶跃响应曲线

? 水箱液位第二次达到最小值的数据: ? 水箱液位第三次达到最大值的数据: ? 水箱液位第三次达到最小值的数据: ? 水箱液位达到稳定时候的数据:

4.分析主、副调节器采用不同PID参数时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 6.综合分析五种控制方案的实验效果。

六、思考题

1.由上述实验证明了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2.串级控制系统投运前需要作好那些准备工作?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向如何确定?

3.为什么本实验中的副调节器为比例(P)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