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0:3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 记承天寺夜游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衣( ) 起行( )无与乐者( )藻荇( ) ....欣然( ) 遂( ) 寝( ) 竹柏( ) ....2.辨识形近字。
欣( )——— 遂( )——— 亦( )——— 钦( )——— 逐( )——— 饮( )——— 隧( )——— 赤( )———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2)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4)月色入户 .(5)盖竹柏影也 .(6)但少闲人 .4.整体感知。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你看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二、课上理解
1.作者是怎么发现月色美丽的?
2.看到月色后作者的情感状态如何?
3.为什么找的人是张怀民?
4.两人看到的月色如何?
5.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而”?
三、课后巩固 (一)积累和运用
1.填空《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4.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5.“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7.“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9.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二)对比阅读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选自《水调歌头》)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加点的字。
把酒问青天 ( )盖竹柏影也( ) ..
11、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