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翻译研究综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5:58: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阐释学翻译研究综述

作者:杨茜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8期

摘要:阐释学是针对艺术作品的诠释哲学。因其与翻译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对翻译研究中意义的理解与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阐释学翻译的研究背景进行回顾,并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阐释学翻译研究逐一梳理,明确了阐释学在翻译中的适用性,同时对今后可能的研究领域予以展望。

关键词:阐释学 阐释学翻译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8-0018-02 1 研究背景回顾

早期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结构所作的严密分析为基础,致力于研究原语和译语之间在词法与句法上的一系列对应和转换规则,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追求原文本与译本的对等。因此,原文中心论和作者中心论在翻译研究中长期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加之其研究多将视野锁定在语言本身及翻译产品的静态分析对比,并且对翻译是“替换”、“复制”及“再现”的认识也使得翻译研究显现出一种静态性。

20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的重点由语言内部转向语言外部,即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已经不再是从语言转换的层面去看待译本如何忠实或者背叛原文本,而是更多地将焦点放置于翻译活动背后的文化和社会之大背景。但文化学派过于强调译者的“操纵”作用以及译语文化对翻译过程的制约作用,忽视了翻译的语言属性,这无疑是对译者角色的片面理解及对翻译过程的误解。

阐释学有关意义的理解与解释,最早作为一种阐释技艺以及相关的规则和方法用以解释古代《圣经》经文,法典和其他典籍,经历了普通阐释学、方法论阐释学、本体论阐释学阶段,最后由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发展为系统的现代哲学阐释学。普通阐释学和方法论阐释学属于传统的客观阐释学,认为理解是对文本的外在解释,理解和解释的根本目的是重现作者的原本意图。而本体论阐释学是哲学阐释学的开端,二者均认为理解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揭示。作为一门辩证的阐释学,哲学阐释学对于语言学派的“原文/作者中心论”和文化学派的“译者中心论”提供了理性的思考视角。 2 阐释学在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2.1国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