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统计学(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16:13: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D、当t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增减的数值 E、当t=0时,y的数值

知识点六:统计指数

二、是非题

1、广义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 2、总指数就是加权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 4、编制平均数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5、如果物价上涨10%,则现在100元钱只值原来的90元了。

6、总指数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而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 7、在我国统计实践中,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固定加权平均法。 8、总指数能说明不可相加现象总变动的情况。 9、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元素的时期是可以选择的。 10、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总体内涵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11、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12、对于多因素分析要使用连锁替代法。

13、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应增长15%。 14、平均指标指数实际上就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15、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16、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的。 三、单项选择题

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3、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4、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5、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序时平均数

6、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 ) A、30% B、32% C、2% D、10% 7、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

A、只是原来的0.09元 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 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只是原来的0.91元 8、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 A、10% B、30% C、100% D、9.09%

9、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 ) 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 10、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是( )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个体指数 D、综合指数 11、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指数是( )

A、数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12、下列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13、商品销售额的增加额为400元,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410元,由于价格( )

11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1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5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1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5元

14、某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25%,利率提高20%,则利息额增加( ) A、45% B、50% C、5% D、12。5% 15、狭义的指数是指( )

A、动态指数 B、总指数 C、定基指数 D、个体指数 16、根据个体指数和报告期总量指标计算的总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 17、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 ) A、基期 B、报告期 C、都可以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8、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 )方法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固定权数平均数指数 19、为了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应计算平均工资( ) A、可变构成指数 B、结构影响指数 C、固定组成指数 D、都不是 20、平均指标指数是( )

A、平均数指数 B、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C、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D、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21、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

A、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对个体质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C、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D、对个体质量指标进行平均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3、某商品基期售出50公斤,报告期售出60公斤,指数为120%,该指数为( ) A、数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销售量指数 E、个体指数 4、统计中通常所讲的指数( )

A、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相对数 B、具有平均数的性质 C、是一种综合性的代表值 D、可用来分析现象变动的原因 E、可用来反映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中的作用有( )

A、比较作用 B、平衡作用 C、权数作用 D、推算作用 E、媒介作用 6、综合指数( )

A、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动态相对指标

B、分子分母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乘积之和 C、分子、分母有一个是假定的总量指标 D、综合反映多种现象的变动程度

E、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观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 7、平均数指数( )

A、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B、是各个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C、其权数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 D、是我国目前编制物价指数的常用方法 E、有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之分 8、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

A、综合指数 B、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E、可变构成指数

12

9、某种产品的生产总费用2003年为50万元,比2002年多2万元,而单位产品成本2003年比2002年降低5%,则( ) A、生产费用总指数为104.17% B、生产费用指数为108.56% C、单位成本指数为95% D、产量指数为109.65% E、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2.63万元

10、三个地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为基期的108%,这个指数是(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数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11、平均指标指数包括( )

A、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数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知识点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二、是非题

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

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 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4、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 5、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6、回归分析中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就是因变量的标准差。 7、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关系值固定的依存关系是相关关系。 8、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9、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10、相关系数是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11、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定量分析。

1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b大于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

1、相关关系是( )

A、现象间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C、现象间的一种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D、现象间存在的函数关系

2、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增加,两变量之间存在着( ) 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3、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减少,两变量之间存在着( ) 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4、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

A、从0到1 B、从-1到0 C、从-1到1 D、无范围限制

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比,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的,回归分析中要求( ) A、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B、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C、两个变量都是非随机的 D、因变量是给定的,自变量是随机的

6、一般来说,当居民收入减少时,居民储蓄存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负相关 B、正相关 C、零相关 D曲线相关 7、配合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

A、移动平均法 B、半数平均法 C、散点法 D、最小平方法 8、价格愈低,商品需求量愈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复相关 B、不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9、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 )

A、作定性分析 B、制作相关图 C、计算相关系数 D、计算回归系数 1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

13

) A、散点图法 B、半数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

11、已知某产品产量与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5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12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 A、Y=12000+38X B、Y=50000+12000X C、Y=38000+12X D、Y=12000+50000X 12、相关图又称( )

A、散布表 B、折线图 C、散点图 D、曲线图

13、工人的出勤率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等于0.85,可以断定两者是( ) A、显著相关 B、高度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用方程式表示 B、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密切程度

C、两者都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D、两者都不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15、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A、1 B、-1 C、+1或-1 D、大于-1,小于+1 16、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中,b表示( ) A、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B、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增加或减少的数量 C、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减少的数量 D、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四、多项选择题 1、相关分析( )

A、分析对象是相关关系 B、分析方法是配合回归方程 C、分析方法主要是绘制相关图和计算相关系数 D、分析目的是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E、分析目的是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并配合相应的回归方程以便进行推算和预测 2、下列现象中存在相关关系的有( ) A、职工家庭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也相应增长 B、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位成本相应下降 C、税率一定,纳税额随销售收入增加而增加 D、商品价格一定,销售额随销量增加而增加 E、农作物收获率随着耕作深度的加深而提高

3、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是( )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正相关 D、负相关 E、单相关 4、相关系数( )

A、是测定两个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指标

B、是在线形相关条件下测定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 C、也能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

D、其数值大小决定有无必要配合回归方程 E、与回归系数密切相关 5、直线回归方程( )

A、建立前提条件是现象之间具有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B、关键在于确定方程中的参数a和b C、表明两个相关变量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D、可用来根据自变量值推算因变量值,并可进行回归预测 E、回归系数b=0时,相关系数r=0

6、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件/人)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50-0.5X,则(

14

) A、0.5为回归系数 B、50为回归直线的起点值

C、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0.5元 D、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5元 E、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减少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50元 7、相关关系的特点是( )

A、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B、现象之间不确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C、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不确定的 D、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确定的 E、现象之间不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8、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为了( ) A、说明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B、通过给定自变量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C、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D、用两个变量相互推算 E、用给定的因变量数值推算自变量的可能值 9、在直线回归方程中,两个变量x和y( ) 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B、一个是给定的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 C、两个都是随机变量 D、两个都是给定的变量 E、两个是相关的变量

10、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

C、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 D、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E、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 11、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形式分为(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E、不相关

12、配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这种直线关系可用散点图来表示

C、具备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资料,且能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 E、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是给定的值 13、由直线回归方程y=a+bx所推算出来的y值( )

A、是一组估计值 B、是一组平均值 C、是一个等差级数 D、可能等于实际值 E、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等于0

知识点八:抽样推断

二、是非题

1、由于总体指标是唯一的,所以样本指标也是唯一的。 2、抽样误差是抽样法本身所固有的,但可以尽量避免。 3、有意选择样本单位所造成的误差不是抽样误差。 4、抽样调查不仅存在抽样误差,而且也存在登记误差。 5、抽样平均误差实际上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平均数的方差。 6、随机原则并不排除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

7、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推断。

8、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小于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9、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抽样的随机原则而造成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