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0:4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 国内生产总值

A.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名词解释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统计注意事项:

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支出法

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

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 X=出口 M=进口 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 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收入法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 +折旧 +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公式: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折旧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 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GDP。

2.国民收入:NI 广义: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公式 :NI =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 PI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PI = NI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 从长期看: DPI = GDP - Z - T

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 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 5.综合 GDP -固定资产折旧=NDP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 :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 公式:y = c + i = E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A.、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a.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