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27: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

1. 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要确定一个主体才能说明环境的概念?

答:环境是指作用在“人”这一中心客体的一切外界事物和力量的总和。环境总是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的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通过信息、物质和能量进行联系与交换。

2. 按照环境要素可以把环境分为几类?环境的功能特性有哪些?

答可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环境的功能特性如下:①整体性与区域性;②变动性与稳定性;③资源性和价值性。 3.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就是生物圈。F 生物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T

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F

4. 根据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环境状况,分析城市环境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征。

答:城市的组成:一般认为,凡是10万人以上人口,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等建筑物占50%以上面积,具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居区域,就是城市。 功能:在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城市作为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的中心,使世界经济系统逐步演变为城市化系统。

特征:①是非农业人都集中区域;②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③是由多种建筑物组成的物质设施综合体。

5. 下面的环境问题中主要由人为原因所致的有哪些?并加以简单分析。 城市地下水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T 由于无计划过度开采 某些内陆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地方甲状腺肿。T 某些地区出现的氟骨病。T

中国某些山区多发性的泥石流灾害。F 由自然力引起的。

6. 某一个地区哪种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克汀病?碘 7. 要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8. 根据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状况,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怎样?谈谈你对城市化问

题的看法。

9.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答:①原生环境问题;②次生环境问题

10. 简述历史上环境问题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分析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到启示?

答:①远古时期,人类是自然的奴隶。②农业文明时期,自然是人仿效的榜样。③近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火力发电、电池、电灯等的发明和应用,使生产力大为提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巨大的进步,使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得以兴起,并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信息革命时期,人类哟要与环境友好相处。 11. 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你最有感触的事哪些?

答: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与空气污染;④土壤遭到破坏,荒漠化程度加剧;⑤海洋污染和过度开发;⑥生物多样性锐减;⑦森林面积减少;⑧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⑨淡水受到威胁;⑩混乱的城市化。

12. 目前为止,中国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共召开几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答:①197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②1983年12月31日~1984年1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③1989年4月底至5月初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④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

第 1 页 共 8 页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议;⑤2002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3. 人类环境保护发展史上三个重要的路标是什么?在这些会议上取得了那些成果?

答: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主要成果:一是在由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为会议提供的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②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成果:会议通过并签署了五个重要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所有类型森林问题的不具法律约束的权威性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③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成果:全面审议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和其他一些主要环境公约和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工作提出具体的行动战略与措施,积极推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4. 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15. 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②水域污染日益加剧;③垃圾围城现象普遍;④噪音污染普遍超标;⑤水土流失难以遏制;⑥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⑦濒临物种生境缩小;⑧水资源呈现短缺;⑨耕地资源逐年减少;⑩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16. 分析什么是环境污染源?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污染物有哪些?

答:通常将能够产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场所等,称为污染源。 在油料燃烧中产生大气污染物和生活用燃料的燃烧污染大气环境。 17. 用实例分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8. 调查你所居住的地区有无环境病的发生,若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9. 什么是中国环境保护的“33211”工程?

答:即污染防治的重点是“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二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污染控制区)、“一市”(首都北京市)和“一海”(渤海) 20. 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同时”、“三同步”和“三统一”原则都是什么内容?

答: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1. “一空双达标”的含义是什么?

答: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规定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直辖市及省会城市

22. 中国“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23.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了哪七项重

点任务?

答: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知识

第 2 页 共 8 页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1.什么是生态学? 答: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或者说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什么是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由哪四部分组成?

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内,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一个整体。

组成部分:非生物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什么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存在哪些类型的食物链?

答: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 类型:牧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 4.选择题

(1)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生产者 (2)食物网具有这样的特征

?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生物链上 (3)下面不能构成食物链的是:

?青草—野草—狐狸—野狼 ?藻类—甲克类—小鱼—大鱼 ?哺乳类或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过滤性病毒 ?藻类—鱼类—虾类—食鱼的鸟类 【 答案:①、②、④】 5.找出一些实例说明能量金字塔的特点。 6.什么是物质循环?

答:物质循环是各种化学物质在地球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运转。 7.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改善生态平衡?

答:生态平衡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由于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接近相等或者几乎恒定,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以自我调控来对抗外来干扰而结构相对稳定的状态。破坏的原因:自然原因:各种地质、气候灾难和病害、草害、虫害、兽害。人为作用:破坏环境、污染环境。

改善生态平衡:①森林方面的对策:保护好现存各种森林资源,营造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风林、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合理采伐各种林木。②草原方面的对策:停止开垦草原;认真区划草原功能;通过建立饲料基地、建设人工草场、在宜牧草场合理放牧等措施防止草原退化;提倡生物防治鼠、虫、病害,减少甚至避免草原污染。③水域方面的对策:逐步退耕还水、退居还水,慎重而科学地建设水库等水利设施,加强疏浚清淤,合理开发水产与水域养殖,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④农田方面的对策:科学管理农田水肥,防止自然性灾害;推行用地养地的耕作制度,改善物质循环,避免掠夺地力;提倡生物治鼠、虫、病害,保证食品安全。

8.调查本地区何种生物可以监测何种污染物。

答:苔藓对测定重金属(砷、镉、铬、铜、铅、镍、钒、锌)的含量尤其有意义,菠菜可以监测重金属,菖兰可探测HF、HCI,苜宿和黑麦草可以探测铁、硫,蕁码可探测过氧乙酰硝酸,玉米可探测HF、SO2、重金属,矮牵牛可探测乙烯、甲醛。烟草可探测臭氧、NO等。 9.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净化?什么是生物治理?

答:生物净化是指污染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减少、消解的过程,生物治理是指人工控制的主要利用生物减少、消解污染物的过程。 10.中国生态防治取得哪些成果?

1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价值有哪些?生物多样性有哪三层内容? 答: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行行色色的生物(其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生态多样性的价值: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潜在利用

第 3 页 共 8 页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价值、美学价值。生态多样性的三层内容: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12.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答:①生态环境退化加剧,物种面临威胁;②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③物种安全管理亟待加强;④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到位。 13.如何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答:①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②摸清现状;③简历野生动物保护基地;④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⑤离体保护。

14.1883*5000*0.1/2.1=448333最多能稳定的养448333

第三章 资源与环境

1、“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的寓意是什么? 答:前半句是说我们的资源是前人留下的,前人并没怎么用,留给了我们丰富的资源,后半句是说我们使用的量太多了,照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就没有资源可以使用了。整句就是要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给人类一个美好的未来。

2、什么是自然资源?按照地理学性质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五类。

答: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被人类用于成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3、自然资源的属性有哪些?

答:①稀缺性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自然资源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数量是有限的。

②区域性 自然资源的区域性是指自然资源不是均匀地分布在任意空间范围内,它们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一区域,而且结构、数量、质量和特性都有显著的不同。如我国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而南方蕴涵丰富的水资源。

③多用性 自然资源的多用性是指各种自然资源具有提供多种用途的可能性。例如森林资源既能向人们提供各种林、特产品和木材,同时又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绿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人类观光旅游的场所。水资源不仅用于工业和生活,还兼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调节气候等功能。

④整体性 自然资源的整体性是指自然资源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统。自然资源中的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和草原资源等在生态系统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类活动对其中任何一个组分的干扰都有可能引起其他组分的连锁反应,并导致整个系统结构的变化。如森林资源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引起河流泛滥,最终导致农业、渔业等的减产。 ⑤两重性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自然资源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又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两重性。如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向人类提供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同时还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和绿化环境的功能。 4、简介世界资源现状及特点

答:①水资源短缺 地球上水的总量并不小,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密切又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储量是有限的,致使全球有4亿人口用水的速度超过水资源的更新速度,世界上有约1/5的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

②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有1/4的土地已经荒漠化,并且荒漠化的范围正在不断增大,扩大速度正在加快。

③森林资源破坏 由于人类不断的乱砍滥伐,导致以前2/3面积森林消失,且现在仍保着高速的消失速度。

④矿产资源匮乏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

第 4 页 共 8 页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能源、工业原料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矿产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矿产资源的储量正在锐减,有点甚至已经趋于枯竭。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压力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已经达到了非常庞大的规模,许多重要矿产存储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贫困和枯竭。

⑤物种资源灭绝 由于森林锐减和草场退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遭到破坏,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而且,从生物存在到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越来越。目前全世界有2.5万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处于灭绝的危险中。 5、简述中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答: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由于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在总量上与世界各国相比并不算少。但我国的人口众多,因此在人均占有量上就会下降。

②资源种类多,类型齐全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自然资源种类较为齐全;我国是少数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生物资源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位居世界第三。 ③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增多开发利用难度 由于地理、地质、气候的差异,我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如水资源南多北少,水资源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煤炭分布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区,等等,其他的矿产也有明显地域上的分布

④资源质量不够理想,优质资源所占比重较小 中国的土地面积占全世界第三,但低产田占所有的耕种面积的一大部分,致使由于耕种的土地质量不是很好。矿产资源也出现多数矿产贫矿多、富矿少,复杂、难利用的矿产多,简单利用的矿产少。能源含杂质多,优质能源少。

⑤能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运行粗放型的经济运作模式,致使在运作过程中造成了能源利用不是很充分,有很大的浪费。

6、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的精神,为了确保有限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需求,中国必须执行哪三项政策用来保护资源? 答:必须执行“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

7、什么是水资源?什么是淡水资源?淡水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矿化度?世界上淡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 答:①水资源是指可以很容易供人类利用的水量,或者说是在某一地区范围没逐年可以得到更新和恢复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水、两极的冰水以及深层地下水等。

②淡水资源就是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

③把一升含可溶物质盐不多于1克,即含盐度不超过0.1%的水成为淡水。 ④水的矿化度是指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克/升)

⑤淡水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53%,可供利用的淡水量只占总水量的0.0342%左右。 8、地球上水储量分布及水资源情况如何?中国的水资源特点是什么?中国水资源充足吗? 答:①水储量的分布:水资源总储量的空间范围是上至7km的大气层,下至2km深的地壳,包括了由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构成的整个水圈。水资源情况:水资源中可以直接利用的占一小部分且可以直接生活实用的量占极小部分,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气污染物沉降到地面污染水质、固体废物流入水中等,使得许多淡水失去了相应的功能。

②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有很丰富的径流量,但由于人口众多,使得人均占有水资源的量减少;分布不均衡 中国在南北、东西方向上地理跨度大,使得在雨水和淡水的径流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降水量过于集中 我国的降水常集中在每年夏秋季节,在春冬季节的降水量较少;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的持续以及来自人口众多的压

第 5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