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册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7:12: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

2、师:你们真棒!现在就你们为小动物们编歌吧。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们最团结、最聪明,编出的歌曲最好听。(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动物王国的许多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回到咱们的班级,咱们在学校的家吧。

第七课 《小小音乐家》 一、教学内容:

1、 表演《法国号》 2、 聆听《号手与鼓手》 3、 表演《布娃娃弹琴》 4、 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5、 聆听《星光圆舞曲》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的形象。

2、 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做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 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三、教材分析

1、 钢琴《星光圆舞曲》

《星光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乐曲为G大调,3/8拍子,进行曲速度,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主题第一次出现时,钢琴右手弹奏出弱起的,以级进为主,间或小三度进行的流畅平滑的旋律,给人以自然松弛的感受,表现了星空月夜的安逸与宁静。钢琴左手始终以半分解和弦的形式衬托着。

第一变奏是在主题旋律的下方加入了一个三度平行的旋律,与单声部的第一主题相比,音响显得丰满,力度有所加强。

第二变奏,改弱起节奏为强起,旋律在高八度进行,旋律向下级进,情绪激动,表现出对美好夜晚的赞叹。

第三变奏是旋律加花的乐段,第2、3小节采用了向上二度模进的手法,把音乐逐渐推向高潮。

第四变奏综合了第二、三变奏的材料,情绪更加热烈、激动。

乐曲最后重复了主题作为结束,情绪又恢复了平静安宁,作到前后呼应。乐曲虽短小,情绪的变化却层层推进,给人印象深刻。这首乐曲已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初级钢琴曲之一。

孩子们通过这首乐曲,感受钢琴的音色及乐曲音乐情绪的变化。 2、 提琴《会跳舞的洋娃娃》

《会跳舞的洋娃娃》的产生有着不平常的经力,它出自两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和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这是一首有浓郁的儿童情趣的钢琴小品,最初是波尔蒂尼为了教学写的练习曲。

开始时他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偶然的机会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发现了它,这首曲子的情调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将它编成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从此《会跳舞的洋娃娃》就成为了小提琴家喜爱的一首名曲。

乐曲是三部曲式,D大调3/8,快板。乐曲开始是一个短小的引子,有钢琴演奏。前5小节后,小提琴从弱拍进入,用弹跳式的弓法演奏,取得了美妙的效果,把洋娃娃那可爱活泼又有几分笨拙,机械的动作描绘的活灵活现。 3、 管弦乐《号手与鼓手》

《号手与鼓手》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儿童游戏小组曲》这首管弦乐曲作于1871年,是根据所有的四手连奏钢琴《儿童游戏》中的五首改编而成。

《号手与鼓手》是五首小曲中的第一曲,又叫《喇叭与铜鼓》是一首进行曲。表现了孩子们打着铜鼓、吹着喇叭列队行进的可爱形态。 4、 歌曲〈布娃娃弹琴〉

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儿童歌曲,结构是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五声宫调式,乐曲中仅使用了五个音,因为采用了重复、变化重复的手法,使人感到更有儿童趣味。曲中四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即描绘了丁冬的琴声,又使歌曲充满了活力。配之级进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刻画了布娃娃弹琴的可爱形象。 5、 歌曲〈法国号〉

〈法国号〉是一首法国莱姆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歌曲节奏平缓,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其句,并有级进平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最后句完全改变了前面句法的进行方式,改用跳进音程波浪式旋律,从属七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和弦完满的 结束了全句。

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用夸赞的口气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歌曲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学习与表演。 四、教学重点:

1、 感受三拍子音乐的特点。 2、 认识音的长短、音的强弱。 五、教学难点: 1、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

2、 声音要求干净而富有弹性,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 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4、 完整聆听歌曲《号手与鼓手》。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法国号》。 1、 聆听歌曲《法国号》,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2、 边听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敲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第二、三拍用手指点桌面为弱。 3、 处理歌唱技巧:“嗡”唱得强,“巴”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教师范唱。

4、 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聆听《号手与鼓手》

1、 完整聆听歌曲,听到喇叭声举手表示。 2、 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 分组表演。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用听唱法学习《布娃娃弹琴》。能表现歌曲甜美的感觉。 2、 完整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学习《布娃娃弹琴》。 1、 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 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教师的歌声击拍。

3、 4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他“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 歌唱速度的处理:稍慢,但不拖拉。 5、 自己为歌曲伴奏。

三、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 完整聆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 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啊?音乐中的洋娃娃是怎样跳舞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 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域饿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四、小结。

第八课 〈过新年〉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小拜年》 2、 表演《龙咚锵》 3、 表演《新年好》 4、 聆听《平安夜》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 通过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并通过红绸舞、秧歌舞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3、 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4、 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贺年卡的小游戏。 三、教材分析: 1、 器乐曲《小拜年》

器乐曲《小拜年》是根据同名吉林民歌改编的。歌曲4/4拍,F羽调式。他的节奏紧凑,变化比较多,旋律活泼欢快,抑扬有致。由于歌曲后半拍起唱,带有东北地方戏曲“小帽”的特点,唱着边歌边舞,或扇子或手绢,别具一格。使学生

感受唢呐、锣鼓等民族器乐所渲染的欢乐气氛及浓郁的东北民间音调。 2、 合唱《平安夜》

《平安夜》由奥地利作曲家格立伯作曲。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12月25日是许多国家万民同庆的盛大节日,在这辞旧迎新的节日里,你会听到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这首歌在圣诞节前夜演唱,柔和安详的旋律,带给人们节日之夜温馨与和谐,那就是《平安夜》

歌曲为B大调,6/8拍,六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波浪起伏,节奏悠缓舒展。一、二乐句歌唱性极强,三、四乐句重复带有叙述性,随既出现歌曲高潮乐句,旋律在较高音区进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荡。高潮后回旋,旋律一路下行平稳地落在主音“DO ”上,舒展平和的结束了全曲 。旋律完美地抒发了作者的内心对和平幸福的追求,带给人们祥和与安宁。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形式表现出来。 2、通过演唱歌曲《龙咚镪》,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表现过新年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歌曲《龙咚镪》

1、听录音。你们有什么感受?

2、再听歌曲,说一说,你从歌曲里听到什么声音? 3、再仔细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敲锣打鼓的?你会打吗? 4、看老师指挥敲锣打鼓。 5、 演唱歌曲。

6、 过新年的时候,除了敲锣打鼓,还可以什么办法庆祝? 三、聆听《小拜年》 1、 初听《小拜年》,感受东北民间音乐的风格。 2、 想一想冬季里都做些什么游戏啊? 3、 复听乐曲模仿冬季里你喜欢的游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宁静、祥和的情绪。 2、通过学唱《新年好》,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祝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歌曲《平安夜》。

1、 初听歌曲,说一说心里有什么感受。 2、 随音乐,听老师讲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3、 带着对歌曲的了解,再听歌曲,感受乐曲的的音调,并随着音乐轻轻做动作。

三、表演歌曲《新年好》

1、 反复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 用自己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3、 熟悉歌词,跟录音演唱。 4、 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