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教版八上《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word全章复习教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7:02: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 题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全章复习(一) 时间 1、总结全章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点; 2、总结构造全等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3、熟练应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进行推理论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构造全等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总结构造全等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讲练结合 教 学 过 程 一、知识小结 (一)本章知识结构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 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 SSS,SAS,ASA,AAS,HL 解决问题 强调:1.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2.在证明过程中,能直接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的结论,就不要再用三角形全等证明. 3.在一个图形中,有多个垂直关系时,常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明两角相等,或用“等量代换”证明垂直关系. (二)本章基本作图 (1)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2)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作三角形; (3) 已知两角和它们的夹边作三角形; (4) 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 (5)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6) 作角的平分线. (三)本章涉及的联系实际问题 ⑴ 用角尺平分任意角原理:P8练习; ⑵ 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的方法:P9例2; ⑶ 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的距离的方法:P13练习第1题; ⑷ 用卡钳测量工件的内槽宽原理:P15第4题; ⑸ 分角仪的原理:P19探究; ⑹ 三角尺平分角原理:P22第1题. ⑺ 数学活动:测量旗杆的高度:P24活动2.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四)证明几何命题的的一般步骤:(P21) 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结合图形,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的过程. (五)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D(1) 连接公共边构造全等. E例1、“三月三,放风筝”,如图示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DF, FEH=FH,不用度量,就知道∠DEH=∠DFH. 请你用所学的知 识给与证明. H分析:连接DH. 构造△DEH≌△DFH A(2) 利用中点中线,通过旋转180°构造全等. 75例2、如图,已知△ABC中,AB=7,AC=5,AD是BC边的中线, 求AD长的取值范围. BCD分析: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 构造△ADC≌△EDB E A(3) 利用角平分线的轴对称性构造全等. 例3、如图,AD为ΔABC的角平分线,AB>AC. E求证:AB-AC>BD-DC. 分析: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 CBD 构造△AED≌△ACD E ANP例4、如图,已知∠1=∠2,P为BN上的一点,PF⊥BC于F,PA=PC. 求证:∠PCB+∠BAP=180°. 12分析:过点P作PE⊥BA于E. BFC 构造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图形,从而为证Rt△PEA≌Rt△PFC提供条件. 例5、如图,在△ABC中,AE是∠A的外角平分线,D是这条角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就D的位置而言,你能猜想出AB+AC与BD+DC的大小关系吗?并证明你的猜想. 分析:在射线AF上截取AC’=AC,连接C’D. F C' 构造△AC’D≌△ACD 结论:AB+AC≤BD+DC 证明:在射线AF上截取AC’=AC,连接C’D. (1) 当点D不与A重合时 EAD可证△C’AD≌△CAD(SAS) ∴C’D=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在△BC’D中,BC’<BD+C’D BC ∴BA+AC’ <BD+C’D ∵AC’=AC,C’D=CD ∴AB+AC<BD+DC (2) 当点D与A重合时 AB+AC=BD+DC 综上:AB+AC≤BD+DC 小结:(1)讨论线段或角的大小关系时,可先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再想办法证明.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2)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注意对特殊位置的讨论(如端点). (3)有了角平分线的条件,通常利用角平分线的轴对称性构造全等三角形. (4) 根据题意和图形中现有的边、角关系为基础,以一些相关边、角所在三角形为模型,构造一个与之全等的三角形. 例6、如图⑴,以△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接EG. ①试判断△ABC与△AEG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⑵所示,小路由白色的正方形大理石和黑色的三角形大理石铺成. 已知中间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a平方米,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bE平方米,那么这条小路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答案:a+2b) E 外 GADG AD内 N MF FCB (1) C(2) B 分析:过点E作EN⊥GA的延长线于点N,过点B作BM⊥AC于点M. 构造△ENA≌△BMA 二、作业 目测: 课 后反馈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