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版本)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31: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激趣导课:

1、师边转手巾花边与生问好。 2、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我手上的这块手绢与生活中的手绢有什么不同吗?生:略。 三、感受与体验: 1、看

师:是的,这种手绢是用来跳舞的。知道吗?河北的民间舞蹈是以秧歌为主,主要的道具就是这种手绢。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手绢舞,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一拍、动一动,为我鼓鼓劲。好吗?(播放《对花》伴奏乐,师边舞边唱。) 2、听

1)听赏《对花》:

师:喜欢这个舞蹈吗?生:略。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具有浓郁河北音调的歌曲《对花》。请同学们翻开书本40页,静静地聆听,听完后告诉我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播放录音,板书课题:九、对花) 2)复听《对花》: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这首歌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略。师:是的,这是一首很轻快、热闹、喜庆的歌曲。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轻轻地拍腿,感受一下它带给你的快乐吧! 四、了解与认识: 1、 熟悉旋律:

1) 师:看得出同学们拍得都很开心,现在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欢乐的感觉,用“lu”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生:略。

2) 师: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生自评演唱情况,分析难点。)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啊!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切分节奏(板书: “X X X”)和附点音符(板书:“X .X”),只有把它们的时值唱准(指难点处),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先听老师把节奏读一读。再听一遍。看看,哪些地方有它们的身影?生:略。 3) 师:接下来我们再用“lai”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 唱的时候要带着快乐的心情,面带微笑,还要注意老师刚才说的节奏,我要听到你们最美妙的声音。(提醒声音位置和坐姿) 2、学习歌词:

1)师生问答第一段歌词:

76

师:这一次唱得好听多了!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比比看谁的脑子最灵,在听歌的时候已经把第一段歌词记住了。 2)学唱第一段歌词:

①师:你的记性真好!下面我们把第一段歌词轻声地唱一唱。

② 师:唱得不错,只是歌曲中出现的倚音我们没有唱出来,它在哪呢?生:略。(师范奏倚音,生练唱此乐句。) ③上滑音的教学:

a .师:同学们,歌曲中还藏着个向上的箭号呢,你们找到它了吗?这个小记号是“上滑音”,有了它能让我们的歌声更有特色呢!听一听。(师范唱) b .师:你们也试试?生模仿唱此乐句。

④师:现在我们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要把这种迎接英雄回来的快乐心情唱出来,好吗?生:略。 3)知识技能:

①师:现在熟练多了!可是同学们发现没有?平时我们唱的歌曲的演唱形式大部分是齐唱,而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生:略。

②师:为什么说是“对唱”?生:略。师:你听得可真仔细啊!那么老师刚才边表演边唱的演唱形式叫什么?生:略。 ③课件出示“小博士”知识点:

师:让我们来看看“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4)师生对唱:

①师:现在让我们来玩个游戏,也用对歌的方式唱唱第一段歌词!我唱甲,你们唱乙,谁接不上来就算输了哦!(师提醒生坐姿、气息以及“的”字唱法等。)

② 师:好,现在你们来考考我,咱们再来一遍,要注意有“齐”字的地方表示我们要一起唱。

③ 生自评演唱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自己的演唱怎么样?(教唱生觉得不足之处。)

④ 师:你觉得在演唱这首歌时,哪一句最有趣?或者说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句?生:略。师:(指着“七拨弄东??”)哦,是这句。(师范唱此乐句)这句歌词让你想到了什么情景?它模仿的是什么声音?生:略。师:是的,像人们在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的英雄回来呢!你能模仿一下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表情吗?生:略。

77

⑤ 师:好,现在我们就用动作模仿敲锣打鼓,唱唱这句歌词,要把当时激动的心情唱出来哦!生:略。

⑥ 师(引导):同学们,鼓声是用来伴奏的,能敲得那么响,把我们的歌声都淹没了吗?生:略。师:把动作做出来就行了,别那么使劲敲。 5) 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第二段也能唱吗?生:略。师:好,接下来我们把第二段的歌词也唱一唱。你们来问,我来答。(师生对唱第二段歌词) 6)结束句学习:

①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第二段的结尾和第一段的不一样,多了一个结束句,这个“哎”字要唱几拍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略。师:有8拍哦,同学们要在心里默默地数。 ②师:最后有两个声部,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声部,听一听。(师范奏第一声部)师:它的旋律走向是高还是低?(以手势提示生试唱) ③师:好,现在我们把结束句唱一唱。 ④师:我们把前面一句和这一句接起来唱一唱。 7)完整对唱两段歌词:

师:现在老师想当听众,听你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好吗?生:略。师:男生唱甲部分,女生唱乙部分。 五、巩固学习: 1)表演唱

①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对唱,而河北人更喜欢边扭秧歌边唱,谁能学学他们扭秧歌的样子?学老师刚才的手绢舞,做一、两个动作也可以。(请个别生表演手绢舞基本动作) ②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手部动作:抓住手绢的一角,掌心向上,然后迅速地翻腕、压腕。(师示范,生模仿。)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秧歌的舞步有什么特点?(师示范)生:略。师:下面我们也来学学这十字步。(师生扭秧歌,请个别生上来扭秧歌。) 脚步动作:前进两步,后退两步,称为“十字步”。 2) 情景剧:

①师:同学们,咱们村的战斗英雄和劳动英雄到北京开“表彰大会”今天就要回来了,村里决定用热闹的秧歌来欢迎他们。哟,时间不早了,那咱们就抓紧排练吧!来,分成小组,将刚才我们学的动作练一练,要边唱边跳。(师巡视指导)

78

②师:同学们看过潘长江的小品《过河》吗?两个人隔着河要先喊一嗓子才开始对歌。(师模仿)现在咱们配合一下:你们先喊话“哎——英雄回来了吗?”,我回应你们“英雄回来了——”,才开始对歌。明白了吗?生:略。师:谁愿意来扮演战斗英雄和劳动英雄,和我们一起扭秧歌?(给两位“英雄”披上绶带)

③师:好,现在准备用热情的歌声和舞蹈欢迎我们的英雄回家乡咯!(师生表演情景剧)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难忘的河北之旅,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扭着秧歌离开教室。再见!(播放《对花》音乐,生在乐声中离开教室。)

《采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四川民歌《采花》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欢快的演唱歌曲《采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2.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了解民族调式与四川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3.了解歌曲旋律进行特点与节奏特点,能根据其特点进行歌词的即兴创编。 教学重难点

正确的演唱歌曲《采花》。 根据歌曲特点进行歌词创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四川地区相关图片与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场景来自于我国哪个地区吗? 学生回答。 1、民歌介绍:

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相传去至今。民歌即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每一地域,每个民族、国家;在不

79

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别人们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谣。

2、中国民歌的特征

(1)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联系; (2)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3)民歌形式简明朴素、短小精悍,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3、中国民歌的体裁 号子 小调 山歌 4、中国民歌的内容 (1)反映生产劳动的 (2)反映爱情生活的 (3)反映日常生活的 (4)歌唱传说故事的 (5)嬉游逗趣的

师: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进西南地区,聆听来自西南地区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地理方位概念,了解西南地区的民族、环境等,为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打下基础。)

二、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 (1)

教师介绍几种不同形式的切分节奏,通过示范带领学生认识并反复练习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切分节奏型,为歌曲的准确学唱做铺垫) 2.聆听乐曲,感受歌曲情绪,想一想: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 学生聆听乐曲,回答问题。

乐曲中出现了do、re、mi、sol、la五个音,这是我国的五声调式。 (设计意图:复习五声音阶,为歌曲学唱做准备。)

3.复听歌曲,跟着录音哼唱歌曲,思考:歌中讲述了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8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