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9:14: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榆林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
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 贾茗芮 (学号:41009255)
摘要: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我国东西结合地带,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榆林作为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近年来,榆林地区正是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得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产业布局呈现出病态的分布。改变这种局面迫在眉睫。
关键字:榆林地区 、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我国东西结合地带,滔滔黄河纵贯南北,巍巍长城横亘东西,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是正在建没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尤其是以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等能源矿产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为国内外罕见。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探明1406亿吨,储量大,煤质好,易开采,正在开发的神府煤田是世界八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此外,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矿产资源也具有重要开采价值。1982年12月8日,新华社一条《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的消息通过各种媒体传向世界,我国煤田地质工作者在毛乌素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世界级大煤田。 大煤田的发现,为建设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奠定了基础。开发大陕北的序幕由此徐徐拉开……
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榆林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已成为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
煤炭 天然气
石油 岩盐
在过去的10多年来,能源经济增加值连续占榆林国民经济生产总值60%以上,“能源经济,能源推动;能源立市,能源兴市”已经成为榆林发展的主题。同时,榆林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得知,榆林经济呈现出一产弱、二产强、第三产业成为“短腿”态势,并且逐年加剧。“十五”末,榆林市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9∶62∶29。当时,榆林市计划到“十一五”末(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10∶55∶35。但实际上,2010年榆林市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5∶69∶26。榆林市经济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一产小、二产大、三产弱特征。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内部结构轻重比例悬殊。能源经济一枝独秀,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能源化工下游和配套产业发展不足,非能源化工产业被边缘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三高一低’粗放型经济典型特征明显,仍未摆脱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
榆林市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11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9.5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2%,分别超过全国和全省6.6和2.4个百分点,增速继续位居十地市之首。但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37∶71.75∶26.88,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