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广安区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实践与探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4:18: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广安市广安区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邓康政 冯宗林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02期

2014年,广安市广安区出栏生猪66.7万头,家禽480万只,牛0.4万头,羊1.28万只,牧业产值达15. 2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23,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3115元,全区新建规模养殖场17个,建有生猪标准化养殖场50个,生猪健康养殖示范点20个,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场16个,生猪养殖小区25个。畜牧业已成为促进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广安区成功创建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四川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为此,加强生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广安区建设生态畜牧业的探索与实践

(一)大力推广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从当前我区规模养殖场的治理情况来看,通过“自然养猪法’’零排放技术推广途径,能够实现畜禽排泄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进而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广安区按照“示范推广普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沼气治理畜禽粪污的“自然养猪法”这一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有效缓解了养猪业面临的质量安全、养殖效益、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动了生猪养殖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我区生猪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培育壮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该区加强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生产经营记录及标志管理等关键点实行控制,以无公害生产企业为重点,实现畜牧业的标准经、无害化生产,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打造品牌畜牧业。

(三)全力发展循环畜牧业。积极引导规模业主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子,着力发展“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菜”、“猪沼鱼”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有效解决畜禽规模养殖带来的排污难题,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粪污。目前,全区建有生猪健康养殖示范点20个,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场16个,生猪养殖小区50个、已发展“股份合作’’模式生猪养殖小区28个,有6个规模场获得农业部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新发展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专合经济组织17个,机制创新示范典型2个。通过改善养殖环境,积极引导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养殖、加强养殖小区畜禽圈舍改造工程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畜禽养殖污染程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扎实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近年来,我区各级畜牧部门和各级政府按照“内防外堵、确保无疫”的防控目标,全面推行了以“消毒打基础、免疫抓关键、检疫作保障、检测看效果、管理促规范”的“五位一体’’的防控管理形式,积极推进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上市产品“有据可查”,问题产品“有根可溯”。 二、广安区建设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我区畜牧业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养殖污染、生产方式、投入品使用、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行业本身的发展,也与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

(一)畜牧业污染问题凸显。一些畜禽养殖业主和屠宰加工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含有畜禽血液、粪便和消毒剂等化学药品的污水直接排入沟渠、河流后也会造成污染,农民再用被污染的河水、沟渠水进行农作物灌溉,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将愈加严重。

(二)投入品使用规范水平低。随着现代畜牧业技术的广泛应用,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等投入品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

(三)对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一方面是养殖用地制约发展,影响了畜禽养殖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是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多数养殖户资金不足,加上贷款困难,制约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三、对策与思考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增加设备,完善设施,提高监测检验能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种畜禽、兽药、饲料、生鲜乳和无公害畜产品的市场监管,严把饲料原料关、产品加工关和使用关,切实从源头上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提升发展水平,牢固树立“效益优先、科技支撑”的新观念,加强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积极鼓励科技人员进场入户,推广小区规模生产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畜牧兽医科技新技术,提高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传递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着力提高畜牧从业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科技在畜牧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步伐。

(三)创新机制,培育主体。一方面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扶持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加工能力,促其发展成为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大型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另一方面着力组建畜牧专合组织,紧紧围绕优质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重点规范建设具有一定基础的养猪合作社、肉鸡、肉兔、肉羊合作社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将各个环节有效整合、有机衔接,把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养殖园区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联结起来,实现畜牧业的组织化生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用好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即加快国内品种开发、国外品种引进,制定科学生产推进计划,发展高档畜禽产品生产,实施品牌战略,用优质畜禽产品的生产推动特色产品开发,生产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名牌产品,积极鼓励企业开拓市场,加强与重庆、成都、南充等大中城市的产销联建,巩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改善设施,营造环境。科学选址,科学规划,加强畜禽养殖小区低碳设施建设,坚持做到“六分离六配套’’,即:“人畜分离,配套建设隔离带;雨污分离,配套建设排污粪沟、雨水沟;粪尿分离,配套建设沼气池、储粪池;母子分离,配套建设仔猪保育栏;料水分离,配套建设自动饮水器、饲料槽;病健分离,配套建设消毒池和病猪隔离舍”,并制定各种饲养管理的技术规程,包括防疫、消毒、牧草种植、饲养管理等,逐步实现粮食耗量低、无公害的标准化养殖,积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科学治理养殖污染,为生态畜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