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10:12: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提纲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识记:一、 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

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 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 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 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

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 《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但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周王朝的乐官是最有可能的。)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二、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含蓄地表露诗人内心情感,或渲染氛围。 (二)、比者,比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 在《诗经》中,常常是比兴兼用。 (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诗集传》

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可以用来叙事,也可以议论抒情。

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一、思想内容:

? 反映了周民族的发展史(如《大雅·生民》) ? 反映劳动生产

? 表现贵族生活(如《小雅·鹿鸣》)

? 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如《魏风·硕鼠》、《鄘风·相鼠》) ? 反映战争徭役及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反映爱情婚姻生活 二、艺术特点:(P61-65) (一)创作方法:现实主义。

? 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刻画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并通过这些自然地表达内心情感。

? 与中原文化重人事而敬鬼神,亲人事而远鬼神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二)表现手法:赋、比、兴。

? 赋:展示现实生活的基本手法

? 比:形象地展示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基本手法 ? 兴:表达情感和营造情景氛围的主要手法 (三)章法:重章叠句

重章:章与章之间句型重复,字面上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词。 “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解字》)例如:《周南·芣苢》、《周南·卷耳》 叠句:诗句重叠。例如:《鄘风·相鼠》、《豳风·东山》 (四)句式:四言为主,也有不少杂言。 (五)语言风格:简洁通俗、生动形象。 背诵:《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xiǎn)狁(yǔn)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mǔ)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识记:一、 记言文之祖、记事文之祖

? 记言文之祖:《尚书》 ? 叙事文之祖:《春秋》 二、“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P91)

识记:一、先秦说理散文代表作品的基本形式——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二、《庄子》一书的创作方法—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二)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理解:一、 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脉络——(P91)

(1)《论语》和《墨子》。词约语丰。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2)《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着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3)《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二、 《孟子》的文学成就——(P93-95) (一)气势浩然

一方面源于孟子本人的人格精神,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发而为文则情感激烈,词锋犀利。

另一方面,孟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 (二)长于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