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限时练+Word版缺答案【KS5U+高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12: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秋兴八首(其一)》限时训练习题

时间:40分钟

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第Ⅰ部分

一、写出本节课有关内容(6分)

第Ⅱ部分

一、默写填空(每空3分,共24分)

1、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枫叶凋零、秋风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注音:凋伤( ) .

塞上( .

暮砧( .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伤 沟壑 排遣 飘泊 B.催促 箫瑟 渲染 落魄 C.文藻 逶迤 悲怆 沉郁 D.慨叹 朔漠 霜鬓 苍凉 【答案】 B(箫—萧)

3、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 B ) A.奔放雄奇 B.沉郁顿挫 C.平易晓畅 D.清朗俊爽

4、《秋兴八首(其一)》中最能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三、语言应用题(每题5分,共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答案:A.(B.主宾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C.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改为“灵巧”。D.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对于物也好,人也好,都既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对待和把握,也可以从人文科学 的角度来对待和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不同而相通的哲学本体论基础上建立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 ②但人之为人,其主导在于超越自然物的方面 ③如果在人文社会领域片面强调求同

④因此在人文社会领域中应注重把握事物和人生的个性与具体性 ⑤人生是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统一体 ⑥其结果不过是把人文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

A.①④⑥③⑤② B.⑤③②④⑥① C.⑤②③⑥④① D.①④③⑤②⑥

答案 C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所给语句明确文段话题。其次可根据句子的语意及关联词语 等进行排序。⑤句紧接横线前的语句,从正面谈自然与人文的关系,②句中一个“但”表 转折,强调人文。③⑥句进行假设分析,由③句中的“如果”和⑥句中的“其结果”可知, ③句在前,⑥句在后。①④句对文段作结,根据两句话的意思可知④句在前,①句在后。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选择6分,简答9分,共15分)

自 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① ,迁少去官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