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高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0:0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高2016届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

月月考)(解析版)

1.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所加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而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A正确;B不正确,CO2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C不正确,应该用盐酸;D不正确,氨气能把浓硫酸吸收,应该用碱石灰,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2.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K+、CO32—,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H+ B.Ca2+ C.NH4+ D.SO42— 【答案】D

【解析】考查离子的共存,离子间如果能发生化学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反之可以大量共存。OH—能和氢离子及NH4+反应,CO32—能和氢离子及Ca2+反应,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3.下列不是室内污染物的是

A.CO B.甲苯 C.尼古丁 D.食品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家用燃料燃烧、烹调和吸烟等产生的CO、CO2、NO、NO2、SO2和尼古丁等及装修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产生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及放射性元素氡等为室内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故本题选D。

考查:室内污染物考查。

4.下列反应原理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A. 2HgO

2Hg+O2↑

2Na+Cl2↑ 2Mg+O2↑ 2Fe+3CO2

B. 2NaCl(熔融)C. 2MgO(熔融) D. Fe2O3+3C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MgO的熔点很高,电解熔融的MgO所需的能量太高,不符合实际。 考点:金属的冶炼。

5.分子中含有四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它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氧化后能生成醛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中含有四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分子式为:C4H10O,若它的同分异构体氧化后能生成醛,则羟基应该链接在碳链的第一个碳原子上。即它是丙基C3H7-CH2OH氧化而成。丙基C3H7-有两种同分异构-CH2CH2CH3和-CH(CH3)2.所以氧化形成的醛也就是2种。 考点:考查醇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及结构、性质的知识。

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 Cu与HNO3 ② Cu与FeCl3 ③Zn与H2SO4 ④ Fe与HCl,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反应的是: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①②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铜与浓硝酸或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氧化性与浓度有关。②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与浓度和温度无关。③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二氧化硫和水,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与浓度有关。④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与浓度无关。所以浓度不同,发生不同反应的是①③ ,选B。 考点:氧化性与条件的关系

7.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 c+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变成原来的2倍后移动,新的平衡中D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说明平衡向逆向移动,即加压逆向移动,所以A的转化率减小,D

的体积分数减小,系数关系为:a < c+d,选D。 考点:平衡的移动

8.A、B两种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量也不变,则对于A与B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A、B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A、B一定互为同系物 ③A、B一定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④A、B含碳质量分数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两种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量也不变,则在A与B中含碳质量分数一定相同。因此选项是D。 考点:考查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的知识。

9.碘是卤族元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一定的金属性。下列事实中最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

A.I2能与NaOH溶液反应 B.已经制得ICl、IBr等卤素互化物

C.碘(I2)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 离子

3+

D.已经制得I (NO3 ) 3 、I (ClO4 ) 3?2H2O等含I的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I2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Il、NaIO和水,这证明了碘元素的非金属性,错误;B.已经制得ICl、IBr等卤素互化物,只能证明碘元素有非金属性,错误;C.碘(I2)

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 离子,只能证明同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容易溶解在其中,

3+

不能证明其有金属性,错误;D.已经制得I (NO3 ) 3 、I (ClO4 ) 3?2H2O等含I阳离子的离子化合物,说明I尽管是非金属元素,也有一些金属元素的性质,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检验方法的知识。

10.用S-诱抗素制剂,可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OOHCOOH

A.其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B.既能发生加聚反应,又能发生缩聚反应

C.1 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 mol NaOH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有机物的性质,关键是找出有机物中含有的官能团。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有1个羰基、1个醇羟基、3个碳碳双键和1个羧基,所以选项B正确,A不正确,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C不正确,只需要1mol氢氧化钠,D不正确,没有酚羟基,不能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