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之文化常识年号、庙号、谥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7:03: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三语文总复习之文化常识

三维目标 1. 2. 3.

了解年号,庙号和谥号概念 明确考查形式,掌握出题模式. 学会相关答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年号、庙号、谥号的知识,学会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皇帝有年号,庙号和谥号,这三者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研究。 二、知识储备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即位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以此类推。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元景炎”,是指南宋端宗极为,改年号为景炎。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女皇帝武则天在位十四年,前后改元达十二次。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永乐,称永乐皇帝;清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的,如周平王(平)、秦穆公(穆);也有用两个字的,如魏安王(安)、赵惠文王(惠文)等。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指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宋史?礼志九》:“天资七庙,亲庙五,祧庙二……以今十六间为寝更立一祧庙,逐室各题庙号。”《后汉书?明帝纪》:“有司奏上尊庙为世祖。”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组、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太宗、世宗等。唐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年号:是指皇帝用于纪年的名号

谥号:在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而加的一种称号

三、课堂小结

年号、庙号、谥号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记忆,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记忆。 板书设计

皇帝称谓 年号

庙号 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