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沪深城市金融竞争力测度与对比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02: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京津沪深城市金融竞争力测度与对比分析

作者:张永凯 史越瑶

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10期

摘 要:文章通过构建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以2006年和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对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四个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定量测度,在实证研究结果比较符合城市发展客观实际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和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竞争力 城市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188-02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许多世界城市都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金融中心是伴随经济中心的发展而形成,是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资金运动所融通的资金数量、规模和范围,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和物质实力。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都开始角逐全国或者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一时间国内金融中心之争变得异常激烈。在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提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要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一直是上海的重要目标。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目标是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同时,天津、深圳等国内大城市也纷纷提出要打造金融中心。

二、相关文献研究进展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1MD)在1999年的《世界竞争力年鉴》中,将资本市场运行状况和货币市场服务质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金融竞争力强弱依据的两个主要方面。伦敦金融城2003年和2005年委托Z/Yen公司,对伦敦、纽约、巴黎、法兰克福四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研究,并发布研究报告。潘英丽系统分析了金融中心的内生和外生效益,而且将企业选址理论运用到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立金融机构中来,形成独特的金融机构选址理论。倪鹏飞、孙承平以企业选址理论、竞争力理论为依据建立城市金融中心定位理论和指标体系,得出各个城市的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王仁祥、孙亚超将区域创新系统引入城市金融竞争力,并将城市金融竞争力分解为区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制度竞争力、开放性竞争力、金融企业管理竞争力等7个指标。就省域范围来说,庄庆对江苏省各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吴军海对福建省各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测度与比较分析。总之,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主要涉及金融中心理论、指标体系评价以及个案研究等几个方面,目前逐渐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

三、实证研究

1.城市样本和数据选取。根据目前国内城市的整体金融实力,考虑到样本统计数据口径和范围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参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等人完成的《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综合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笔者研究选取了我国的金融实力相对雄厚的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直辖市以及深圳特区为研究对象。

笔者大部分选取2007年各个样本城市的经济金融数据,个别指标选取了2006年的数据。原始数据主要来自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北京统计年鉴,2008年天津统计年鉴,2008年上海统计年鉴和2008年深圳统计年鉴以及各城市门户网站和相关统计公报。在借鉴已有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数据获取的可能性,构建了一套评价样本的指标体系,有经济综合实力(GDP、人均GDP、财政收入、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金融业增加值)、金融机构数量(城市所有金融机构数量、外资银行分行机构)、金融市场规模(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证券市场成交额、保险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及金融从业人员4个要素,共计15个指标。

2.城市金融竞争力测度。

(1)测算方法与实证过程。运用SPSSl5.0统计软件,对城市金融竞争力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建立评价矩阵:将指标变量和4个城市数据建立15列4行的评价矩阵,分析该矩阵中变量的相关性,从而验证因子分析的显著性。然后通过Z-Score法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对原始数据处理后的标准化数据。然后采用方差最大法,使因子载荷矩阵上每一列元素能够尽量极化,以便有利于解释公因子的实际意义。根据因子抽取个数取决于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方差贡献,方差贡献越大,公因子越重要。通过求解相关矩阵的特征方程,得到15个单位特征向量。从碎石图(图1)中可以看出,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大(皆大于1),从第4个因子以后,折线平缓。因此,根据计算结果,选择3个公因子进行分析(表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公因子分析解释。结合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对3个主成分可以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公因子1在财政收入、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城市所有金融机构数量、外资银行分行机构和证券市场成交额等指标上的载荷较大。从指标代表的意义来看,主要反映金融业发展与金融机构集聚以及外资进入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城市金融业发展的“基础规模因子”,其贡献率为39.056%。公因子2在金融业增加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保险费收入、保险深度和密度等指标上的载荷较大,从指标代表的意义来看,主要反映金融业发展与金融市场规模密切相关,可以认为是金融发展的“市场规模因子”,其贡献率达39.043%。公因子3在人均GDP和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等指标上的载荷较大。从指标代表的意义来看,主要反映金融发展的效率,可以看作是“效率因子”,其贡献率为21.901%。

(3)因子得分及排序。利用回归法得到3个公因子的得分F1、F2、F3,然后将旋转后的3个因子得分以其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综合因子得分,即

F=F1*39.056+F2*39.043+F3*21.904,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对四个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排序(表2)。

四、结果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四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定量测度后,从综合排名来看,上海第一,北京第二,深圳第三,天津第四,这个排名基本上符合我们一般对这四个城市的定性分析。如果进一步从具体数据上来看,可以发现上海(0.706615)和北京(0.249995)的综合因子得分都在0以上,而深圳(-0.32088)和天津(-0.63573)的得分处于0以下,城市之间的金融竞争力差距相对较大。从主因子1上的得分来看,上海明显高于其余三个城市,而且上海和北京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因为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也是全国的金融市场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且其金融开放程度也位居国内首位。从主因子2上的得分来看,北京的优势明显,北京作为首都,有许多国内金融机构的总部都设在北京,而且也有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在北京有地区总部,可以看出北京在“总部金融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这是其它城市不可比拟的。从主因子3上的得分来看,深圳的金融效率位居榜首,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起着重要的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其经济的开放度高,同时由于靠近香港,港深的金融合作效率相对较高。 五、结论与讨论

实证分析表明,金融竞争力与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不同城市在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水平、金融开放程度、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人才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上说,上海和北京优势明显,深圳和天津各俱特色。上海和深圳由于具有证券交易等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在金融竞争力上处于有利位置。而北京作为金融决策及信息中心,未来金融发展的空间也很大。天津作为直辖市和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正在积极谋求金融创新发展模式,随着创业板块的推出,将来金融发展的潜力较大。同时在未来要处理好几个金融中心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