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2年对口单招语文试卷及答案 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50: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惟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24.下列各项对选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使辛弃疾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使用了对比或衬托的手法。 B.用《破阵子》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说明辛词是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C.用屈原和共工从反面映衬辛弃疾的英雄无奈之情,忧国孤客的悲愤之情。

D.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而辛弃疾是对自己参战经历的记述。

25.根据选文,不属于辛词特点的一项是

A.辛词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B.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C.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的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无可奈何的自嘲。 D.辛词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 2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八百里分麾下炙”中“八百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B.“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 C.“无人会、登临意”指北宋朝廷中无人懂得这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 D.“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解释为演奏,“塞外声”表现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7.下列关于课文写作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以“把栏杆拍遍”为文眼,巧妙而又形象地概括了词人的一生。

B.在结构上既有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之势,又有移步换形、层层递进之效。

C.作者引用辛弃疾各时期的词作近十首,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诠释和赏析,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叙述议论之中,成为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 D.语言富于形象性和节奏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2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 技经肯綮之未尝。(qǐng) B. 谗谄之蔽明也。(chǎn) ..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ǎn) D.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gòu) ..29.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官盛则近谀。(阿谀) B.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一会儿) ..

C.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适宜) D.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讨厌) ..

30. 下列各项中,都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B. 五万兵难卒合。 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C.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D.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语文试卷 第6页(共11页)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B.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有别于其他的一句是

A.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B.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C.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 假诸人而后见也。 3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墨以葬文公。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

③吾见其难为。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A. 两个“以”用法相同,两个“为”用法相同。 B. 两个“以”用法相同,两个“为”用法不同。 C. 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为”用法相同。 D. 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为”用法不同。 34.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 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翻译:病情变化,药方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要变成未成年而死的人了。 B.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翻译: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流走;时圆时缺的(月亮),像

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C.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 D.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翻译:当时的皇帝骄横奢侈,不遵守典章法制。

35. 下列各句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36.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的一句是

A.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B. 秦师遂东。 .

C. 阴知奸党名姓。 D. 族庖月更刀,折也。 ..

37. 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②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③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A. ①对比 ②比喻 ③对偶 ④反问 B. ①对偶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反问 C. ①对比 ②比喻 ③排比 ④设问 D. ①对比 ②比喻 ③对偶 ④设问 38.下列各句中,属于定语后置的一句是

A. 大王来何操? B. 因击沛公于坐。

C.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9.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的一句是

A. 刘备天下枭雄。 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 是说也,人常疑之。 D. 冰,水为之。 40.下列各项中,名句或成语的出处、作者及年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荀 子 春秋

语文试卷 第7页(共11页)

B.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本纪》 司马迁 西汉 C.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秦 观 宋代 D.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白居易 唐代 41. 下列各项中,对语句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作者要人们看重事物的实际功用,不可仅看其名声。 B.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诗句表达作者沉浸于美好时光,饮酒纵欢。

C.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是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德行。

D. (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作者肯定张衡不趋炎附势的好品德,又惋惜其不能及时升官。 42.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孔子关于“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论述,体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B. 司马迁认为,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心充满悲怨之情,所以创作《离骚》。 C. 龚自珍是清末人,有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D. 宋濂被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意谓他是文官的首领,也就是宰相。 43.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赤壁赋》一文围绕江风、江水来写景、抒情、议论。

B. 《崤之战》中孟明对追兵说“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此话寓庄于谐。 C.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的表情描写,令读者感叹。 D. 《蜀相》末句“长使英雄泪满襟”,作者既慨叹孔明未完成统一大业,也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

语文试卷 第8页(共11页)

第Ⅱ卷(共8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及第 页右下角的座位号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五大题,考生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第Ⅱ卷、第Ⅰ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突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①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②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44.剧本命名为“雷雨”的原因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巧妙地把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等人物聚合到一起的?

45.请你根据以上片段,结合课文开头,指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态度变化;解读选段中①、②两句台词,并评析周朴园的性格。 五、口语交际(8分)

46.学校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正读高二的晓华报名参加,家长以“单招”不考为由,要他敷衍了事,晓华不同意。请据此设计一段晓华与家长的对话。要求符合人物身份,用语简明、得体,不少于三个回合。 六、撰写应聘信(10分)

47. 张平是中华职业学校2012届毕业生,某日,在市人才交流中心看到XX公司的招聘信息,正好符合自身的条件。请你以张平的身份,给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李总监写一封应聘信,要求格式正确,150字左右。(不得透露考生个人相关信息) 七、描写(10分)

48. 请结合自己的专业,描写技能训练中的某位同学。要求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不少于150字。 (不得透露考生个人相关信息) 八、作文(40分)

49. 阅读下边的材料,以“风景在前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语文试卷 第9页(共11页)

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Ⅰ卷(共70分)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B 2. C 3. B 4. A 5.D 6. C 7.A 8. D 9. A 10. D 11. A 12. A 13. C 14. D 15. B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16. D 17. A 18. C 19. A (二)20. C 21. D 22. A 23. B (三)24.C 25. B 26.B 27.C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28.C 29.A 30.B 31.A 32.C 33.D 34.D 35.C 36.B 37.A 38.D 39.C 40.A 41.B 42.D 43.D

第Ⅱ卷(共80分)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44.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2分)作者也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正在酝酿爆发,反映了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中国工人阶级正在觉醒、旧制度必定灭亡的社会现实。(2分)

作者主要通过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这两条线、两组矛盾冲突,让剧中的主要人物聚合在一起。(2分)

45.情感态度变化:由相认前的怀念到相认后的斥责、反目。(2分)

第①句话“你来干什么?”的潜在意思是:“你是不是想来敲诈我?”(1分)充分揭示了周朴园卑劣伪善、冷酷无情的性格。(1分) 第②句话“谁指使你来的?”言外之意是:“是不是有人——很可能是鲁贵指使你来进行讹诈,败坏我的名誉。”(1分)勾画出周朴园自私、卑鄙、色厉内荏的性格特点。(1分)

五、口语交际(8分)

(1)符合人物身份,措辞得体,语言简明、通顺;(7—8分) (2)基本符合人物身份,措辞基本得体,语言基本通顺;(5—6分) (3)不符合人物身份;语言不通顺。(4分及以下) 说明:少于三个回合,扣2分。 六、撰写应聘信(10分) (1)标题;(1分) (2)称谓;(1分) (3)问候语;(1分) (4)正文:(4分)

内容清楚,意向明确,写明联系方式,语言通顺;(4分)

内容基本清楚,意向基本明确,没有联系方式,语言基本通顺;(3分) 内容不清楚,意向不明确,语言不通顺。(2分) (5)结束语;(1分) (6)署名;(1分)

语文试卷 第10页(共11页)

(7)日期。(1分)

说明:正文超过200字或少于100字,扣1分。 七、描写(10分)

(1)描写形象,语言生动,准确使用两种描写方法;(9—10分) (2)描写有一定形象性,语言通顺,使用两种描写方法;(6—8分) (3)只使用一种描写方法,语句不通。(5分及以下) 说明:文字超过200字或少于130字,扣1分。 八、作文(40分) 分五类卷判分:

(1)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层次清楚,语言流畅;(36—40分) (2)立意较新颖,内容较丰富,层次较清楚,语言较流畅;(30—35分) (3)有明确主题,有一定内容,层次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24—29分) (4)内容不切题;观点错误或混乱;语句不通;(15—23分) (5)不足200字;不知所云;明显抄袭。(14分及以下) 说明:

①不满500字,每少50字扣1分;少于400字,判为(4)类卷及以下; ②错别字一般一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 ③标点符号每用错3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 ④卷面不整洁(大量涂划、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等),酌情扣1—3分。

语文试卷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