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8 3:48: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章

第五章 袆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羃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1 2 袄感知觉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3 4 莈2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

衿 preyer w (1842-1897)《儿童的心理》英译本名称为《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记录的主要是幼小儿童的感觉(对自己小孩的观察日记)。

肃 Piaget 认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 5 6 羁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优势地位;

肀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

1 2 蚈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1)

2)膃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从没有分化向分化发展; 3)

4)莂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5)

6)螁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7)

8)蒇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体现在选择性上。 9) 10) 芃感知过程的效益不断提高; 3 4 螂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1)

2)艿原始的感知阶段; 3)

4)膅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5)

6)芃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第三节

第四节 膃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1 2

羁视觉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是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者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简称视力。

外国人(MARG E & FREEMAN D , 1976)采用诱发电位测量法,测量婴儿看屏幕上呈现的长方形格栅。结果发现:出生后2个月视力发展迅速,4周的婴儿视力为20/600(即,在20英尺 处才能看清成人600 英尺处看见的物体,1英尺=0.3048米),8周时20/100,5-6月20/20,相当于常用视力表的1.0 。

莀6月以下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出现发育正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荿国内研究材料认为:1-2岁视力为0.5-.0.6, 3岁为1.0, 4-5岁后稳定。 3

4 羇颜色视觉的发展

莃1)

2)蒂颜色视觉的出现: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为辩色力。

螁3月幼儿,彩色圆盘是灰色圆盘注视时间的2倍()

膁第五章: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螆第一节: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

二、袆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膂涉及两个问题:1)能否察觉当前的客体(刺激源);2)个体能区别物理上不同的刺激源; 1

2 蕿反射行为 3

4 蝿定向反射习惯化

袆新异刺激出现时,可以导致新生儿的定向反射(也称为探究反射)。新异刺激重复多次出现,则定向反射会减少乃至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之为习惯化(habituation)。与此相反的过程称之为去习惯化过程。 5

6 薃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芁例如,5-6个月的婴儿看到自己母亲或者熟悉的人,会“说”、笑。 7

8 薈眼睛注视的时间

羆注视时间长短可以看出对刺激的辨别能力,但问题是注视时间相等并不表示不能区别两种刺激物。 三、

四、羄视觉的发展 1

2 蝿视觉集中

3

4 莇光的察觉 5

6 肆视敏度 7

8 肁颜色视觉

蒀 3-4月开始开始分辨彩色与非彩色。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月的儿童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温暖色,不喜欢波长较短的冷色,如蓝紫色。国外有人采用颜色匹配研究儿童掌握颜色的顺序(按照直接范例正确选择颜色)。黄-红-绿-蓝-紫-橙。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采用配对—指认(按照颜色名称选择相应的颜色)—命名。 五、

六、膆听觉的发展

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定向反射习惯化。 七、

八、蒁嗅觉

羈Macfarlane J A (1975)发现:出生几天的婴儿能够认识自己母亲的气味。 九、

十、膈味觉

芆Jensen K (1932)采用吸吮反应研究新生儿的味觉。 十一、

十二、 袂肤觉

蚀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感受性有性别差异,女孩比较敏感。

羇第二节: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

二、莆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芃国外心理学者(ELKIND,1964)研究了儿童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研究方法为给出图片,询问儿童看到了什么,分析儿童报告的结果(是图片的部分还是整体)。 三、

四、肈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蚆 当几个客体同时具有色、形两维特征时,儿童对其感知是否有先后?

蒆柳步林斯卡亚认为:儿童对色形的感知或者抽象并不随年龄而变化,主要是依据实验条件和对象性质来解释。有的认为:色形抽象有不同年龄阶段,只是阶段的划分有差异,如 D KATZ , F L GOODENOUGHT。GOODENOUGHT研究设计为:给儿童一张大卡片,上面粘贴着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再给儿童一张小卡片,上面粘贴着这些几何图形中的一个,但不是大卡片图形所涂的那种颜色。要求儿童在大卡片上找到“和这个小卡片上的东西类似的东西”。结果发现:

儿童或者是从颜色,或者是从形状考虑,但两者都不可能是正确的。研究发现;3岁前是形状抽象占优势,后转入颜色抽象占优势(4岁半是高峰),6岁后形状又占优势。

莀国内陈立、汪安圣(1965)做过类似研究,将四种基本颜色(红、黄、蓝、绿)和四种基本形状(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结合为16种图形,作为选择对象,实验对象为2岁半---7岁,结果发现:儿童的形象抽象最早,3岁前已达100%,4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是同一抽象占优势。 五、

六、螀空间知觉 1

2 蒅形状知觉

蒅 R L Fanz(1971)在婴儿形状知觉与视觉偏爱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研究对象为1-15周的婴儿,指标为一分钟(测试时间)测验中平均注视时间,刺激图形为线条图、靶心图、棋盘图、正方形图、交叉十字和圆形。(参见刘金花、李丹主编的《儿童发展心理学》173-175)。Greenberg(1972)做过类似研究,图形由方格、线条和圆点构成。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新生儿更喜欢注视曲线,不喜欢注视直线或者角。

袁有人认为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可以开始识汉字了。

芈幼儿往往把几何图形和具体的事物相联系。 3

4 蒈大小知觉

薅 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到3岁,判别平面图形大小的能力急剧发展。

节T G R Bower 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研究婴儿视觉世界的方法。先让婴儿形成一个看到某个客体就能转头的条件反射,然后改变使婴儿转头的客体。研究假设:如果被婴儿观看的客体改变了,但婴儿对客体反应的频率发生了改变,那就意味着婴儿把两种客体知觉为不同的。他发现:同样的积木放在离婴儿不同的距离时,婴儿的转头反应频率变化不多,作者解释为积木在婴儿视网膜上的映像大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婴儿仍然把它看作是原来那块积木。换言之,映像变化,感知不变。 5

6 羀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芇对立体物体或者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E J Gibson & R R Walk(1960,1961)精心设计了一种“视崖”实验(visual cliff)。实验装置:一块大的玻璃平台,中间放有一块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板的一侧玻璃上铺有一块格子形的图案布她与中央板的高度相差不多,看起来似乎象“浅滩”。在中央板的另外一侧离玻璃几尺深的地面上也铺上同样格子形的图案布,使儿童形成一种错觉,这里似乎是“悬崖”。被试为6.5岁-14月的婴儿,让孩子的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结果有27名被试愿意从中央板爬过“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

蚅结论:婴儿早就具有了深度知觉。

蚃但深度知觉是先天的还是出生后学来的?

J J Campos & A Langer (1970)采用更加灵敏的技术研究幼儿的深度知觉。被试更小。指标为心率变化。 7

8 肆方位知觉

螅 朱智贤(1964)研究过左右概念的掌握情况。1)5-7岁:自己的左右;2)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概念。3)9-11岁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七、

八、肄时间知觉

腿 时间的相对性、延续性、顺序性、周期性、相对性使得时间掌握比较困难。Piaget研究发现:4岁半-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区分开来;5岁-6岁半开始把时间次序和空间次序分开,7-8岁半才能把时间和空间关系分别开来。 九、儿童观察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