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5:09: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毕节试验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 '科学 观视角下的毕节试验区农村 发展与制度创新 创建于1988年1月的毕节试验区,是为喀斯特地区经济 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在石漠化的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 的恶化不能仅靠治理来保护建设。生态生存环境建设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及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收益和成本之间的比较都推动着石漠化防治区的制度创新成为必然。 理论评述 贵州经济的发展研究必须重视石漠化防治区农村经济的建设;制度的设计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考察。宏观层面主要是为经济体系中的资源—劳动力、资本的合理流动、配置创造条件;从微观的层面来说就是要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制度设计是进行产业优化升级的激励因子,在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等产业物资基础配置下,利益机制将引导高水平的产业出现与优化。 以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二元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将经济发展问题归结为工 两大部门之间的关键问题,刘易斯经济理论的创立为城镇经济建设打下理论基础。拉尼斯·费景汉的模型弥补了刘易斯的缺陷,突出了农业发展对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意义、主张。结合各国实际选择技术类型(劳动偏向)的重要性,避免片面的工业化;他们同时阐明了市场机制、企业家和政府在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都增添了市场机制、政府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推动着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建立毕节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诺思指出:有效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制度创新与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互动关系。资本积累、技术进步是石漠化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欠发达的石漠化地区制度创新则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机制将有利于应道高水平的产业出现与优化,低效的制度使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的恶性竞争、资源耗费物质浪费之中。 区位理论、人口迁移、非均衡增长论对毕节试验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借鉴作用。毕节是“老、少、边、穷”地区,区位优势弱,交通不便,应该充分发挥城市作为该地区商品和服务的中心,对农村发展起辐射和带动的作用,促进劳动力的输出和创业就业培训政策的推出;另一方面,“非均衡增长”理论强调资源的有效配置,防治区农村经济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防治区的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经济,发挥城市经济向农村输送商品,吸引各级资本、吸引农村劳动力而对农村产生的极化作用,并增强城市的累积效应。 毕节试验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路 (一)毕节地区基本资源状况 毕节地区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人多地少,土地质量贫瘠,拥有土地面积26853平方公里,山地占60.51%,丘陵占33.3%,平地占6.19%,水土流失面积占58.9%,旱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3.1%,为贵州全省最高。人口至2006年底超过730.51万人,人口密度272人/平方公里 ,近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88%,远高于全国及贵州的平均水平,人口压力较大,人口有效灌溉面积约0.14亩,为贵州省最低。 毕节地区整体资源现状为:第一,耕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无大的改观,农村经济发展空间缩小。至毕节建立扶贫开发区以来,在石漠化治理上有了一定成效,但还未能建立一个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人口增长及恶劣的地质环境为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二,地表水漏失,采水困难,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第三,植物生产量低,生长速度
慢,农业的自然生产潜力低,农业生产处于低水平。第四,土壤瘦薄,零星分散,不利于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二)毕节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现状 1.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发展不协调。毕节等地“十五”、“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增长加快,第一产业缓慢下降,但工业产品仍以资源消耗型的产品占主导,而资源节约型或资源耗少附加值高的产品较少。 2.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据近年来的经济数据显示尽管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农业比重逐年在降低,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增加值的比重虽有所变化,但传统农业的绝对主导地位并未动摇,资源依赖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对资源粗放方式利用方式并未的到根本转变。 3.农业生产率低下,农产品单一。目前,贵州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农业内部资源消耗型产业占主导地位。农产品结构仍然是以资源消耗型产品为主。从目前贵州农产品整体结构来看,仍属资源型农产品结构。首先是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作为农产品的载体,不同产品的用地结构可以间接反映产品结构和产品的土地利用效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粮食作物所占播种面积占绝对主导地位(见表1)。 4.农业产业产出效益低,农产品产出效益不高。据2001-2010年有关数据可知,贵州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苎麻烤烟单产分别增长1.02、1.12、1.57、1.19倍;而贵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一半以上,但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占总产量不足一半水平。因此,可以认为毕节地区粮食作物利用土地的“投入”与“产出”不相匹配。 5.城镇化水平不高,无激励机制,影响农村城镇化进程。毕节地区发展单一地依靠有限的资源禀赋,新型产业、技术密集产业成长缓慢,农业产业程度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必须大力发挥防治区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建立激励农副产品再加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