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4:29: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货币银行学》教案

辅币多由贱金属铸造,为非足值通货。铸造权由国家垄断,铸造数量一般也有了限制,铸造收益归国家。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

中国在金属货币流通时一直未形成规范的辅币制度。当铜钱与银两流通时,铜钱可解决小额支付问题,但银两与铜钱并无固定比价:比价因银铜各自本身价值的高低变化而变化。清末曾铸铜元(圆形无孔),企图建立辅币制,但未成功;铜元与银元的比价仍随银铜各自的贵贱而波动。1935年法币改革后,确定辅币为\角\,1/10元;为\分\,1/100元。但在通货膨胀局面下,未起作用。直至1955年新人民币发行后,角票与硬分币的制度才真正确立起来。

3、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

所谓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经法令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的造币厂铸成铸币。造币厂代公民铸造,或不收取费用,或收取很低的费用。公民也有权把铸币熔化,但对私自铸造则严格禁止。而且由于精密的铸造技术,私人铸造合乎法定标准的铸币,极不合算;铸造伪劣币,既犯重罪,又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自由铸造制度的意义,在于可以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因为铸币的市场价值如偏高,人们会把贵金属输向造币厂,增加铸币数量;如偏低,人们会把铸币熔化成金、银锭。这实质上是利用了货币贮藏作为调节流通货币量的蓄水池的作用。随着流通中贵金属铸币的日益减少乃至完全退出流通,这种制度也就不存了。

4、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所谓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5、准备金制度

这一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或中央银行。其主要的目的是将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基金,作为支付存款和银行券兑现的准备基金。在纸币制度下,准备金制度的主要作用只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其他两个作用已消失了。 二、银本位制

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包括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

银本位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也是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它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到1816年,银本位制逐渐被金本位所代替,主要原因:

1.银本位制最大的缺点是白银价值不稳定。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大宗商品交易日益增多,用白银这种价值相对较低的货币进行支付,就产生许多不便,如一笔大宗交易往往需要支付大量的白银,对交易商来说,在参与交易时,要携带大量的白银。

3.而在交通不发达、信用制度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携带大量白银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5

《货币银行学》教案

三、金银复本位制

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法律规定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银都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

金银复本位制前后经历过如下三种形态。 1. 平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它们所包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也即金币和银币是按市场比价进行交换的。例如,英国1663年铸造的金基尼和原来流通的银先令并用,两者按它们所含有的生金、生银的市场比价进行交换。这种货币制度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货币表示的双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波动必然引起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使商品交易遇到很多麻烦。

2.双本位制

为克服平行本位制带来的问题和困难,国家便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即金币和银币是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的。例如,法国曾规定:1金法郎=15.5银法郎。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亦称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亦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金币是良币,银币是劣币。银币(劣币)驱逐金币(良币)的过程为:

熔化 市价1:16 铸造 法定比价

1元金币 1元金块 16元银块 16元银币 1元金币

退出流通 兑换 兑换 +1元银币

如此循环一周,便可得到1元银币的利润。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敛迹,而银币充斥市场

这一规律的发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只能流通一种货币。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3.跛行本位制

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又采用跛行本位制度,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最高额度。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这种货币制度中的银币实际上已成了辅币。这种跛行本位制度是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形式。 四、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有以下两个特征:

(1)法律规定货币本位具有一定的黄金含量 (2) 黄金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

(3) 金币可以自由流通,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6

《货币银行学》教案

(4)一切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相对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

二是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内,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第三,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也有利于资本输出,使国际经济关系相对稳定。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它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在这种本位制下,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虽然在金块本位制下,规定银行券的含金量,用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金块,但这种兑换的起点都很高。例如,英国在1925年实行金块本位制时宣布,居民用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起点是1700英镑。法国在1928年实行金块本位制时规定,用银行券兑现黄金的起点是21500法郎。这么高的兑换起点,等于剥夺了绝大多数人的兑现权利。

实行金块本位制可以节省黄金的使用,减少了对黄金的发行准备量的要求,暂时缓解了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于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国内保持大量的外汇,以备随时出售外汇。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必然受到与其相联系的国家的控制,所以金汇兑本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一般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所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殖民地国家如印度、菲律宾等实行这种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意大利、奥地利、中国、波兰等都实行这种制度。

(3)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会议上确立的,实际上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金汇兑本位制度。这一体系规定的\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把各国货币都变成了美国货币的依附货币。直到1973年,由于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才正式停止。

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还是金汇兑本位制都属于金本位制。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的金本位制。为了能进一步摆脱黄金对商品经济的束缚,各国都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后实行不兑现的纸币制度。

五、不兑现纸制本位制度

发展到现代,各国由其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通过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由银行对货币流通实施管理,货币制度演变为典型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无论是国家政权曾发行的纸币,还是不能兑现的银行券,以及现代信用的货币都是纸制本位的货币制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与黄金完全脱离,国内既不流通金币,也不兑现黄金,也无须金准备。货币本身没有实际价值,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7

《货币银行学》教案

而作为一种价值的符号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发挥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制本位条件下,货币流通必须遵

循纸币流通的客观规律。纸币的发行和回流,由国家授权银行来进行,因而,货币政策日益成为国家干预经济,调控宏观目标的重要的基本手段。

思考与练习

1、试分析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信用在商品经济中有哪些职能? 3、出现商业信用的原因是什么?

4、试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并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5、马克思是如何分析揭示利息的本质的? 6、现代经济中利率的杠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