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事故的急救与处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8:1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

(一)简单性创伤

简单性创伤是幼儿园保健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急诊之一。创伤局限于直接受伤处。按创伤性质分为:擦伤、扎伤、划伤、切伤及挤伤等。

1、擦伤:

幼儿奔跑、跳跃时不慎摔倒,而蹭破皮肤是常事,尤其在夏季更常见。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毛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等杂物清洗干净即可;若伤口较深或有出血,应先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然后用酒精对伤口消毒,处理后无需包扎。

2、扎伤

铁皮、塑料制成的玩,具易变形或缺损,锋利的边缘会造成扎伤、戳伤。床席、枕席、床板等的竹刺、木刺有时,也会扎入幼儿体内。处理方法是: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拨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刺扎入指甲等难以拔出时,应送医院处理。

3、划伤与切伤

幼儿使用剪刀、小刀等或触摸破碎的玻璃器具时,常可能发生划伤或切割伤。处理方法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包扎。

幼儿的手指常被门、抽屉挤伤,给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可出现淤血甚至指甲脱落的现象。对此,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用如下方法:若无破损,迅速用水冲洗,冷敷,防止局,部淤血,并可减轻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出现指甲脱落,应及时就医。,

(二)鼻出血

幼儿鼻出血极为常见,其原因有鼻外伤,如鼻挫伤、挖鼻孔、用力抠鼻等引起,另外鼻内异物及感冒发烧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鼻出血的部位大多位于接近鼻孔的鼻中隔上,因该处鼻粘膜较薄,血管集中成网,通常把该部位称为“易出血区”。

发现幼儿鼻出血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安慰幼儿不要紧张,安静地等待大人来处理,因为多数幼儿见血会产生恐惧感。

2、头略低,张口呼吸,捏住鼻翼,一般压迫10分钟可止血。前额、鼻部用湿毛巾冷敷。

3、出血较多时,可用脱脂棉卷、纱布卷塞鼻,填紧些才能止血。若经以上处理仍血流不止,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4、止血后短时间被不可用力揉鼻,也不做剧烈运动,避免再次出血。 (三)虫咬伤

幼儿皮肤稚嫩,很容易被蚊、蜂叮咬和蛰伤。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随着蚊虫数量的增多,幼儿遭蚊虫叮咬的机会也增多。蚊子咬伤时,可用清凉油、牙膏等涂于患处,以减轻痛痒感。若被蜜蜂蜇伤,因其毒液呈酸性,伤口处可涂弱碱性液体,如淡盐水、肥皂水、淡氧水等,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若被黄蜂即马蜂蜇伤,轻者伤口处红肿疼痛,重者气喘、呼吸困难。此时可在伤口处涂弱酸性液体,如食醋。有气喘时,可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应及时就医。

另外,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偶尔会遇到幼儿被蝎子蜇伤的情况。处理方法是:首先要防止毒素随着血液流动扩散到全身,可用布带扎住伤口上方,然后用力挤压被蜇处周围的皮肤,使含有毒素的血液流出。局部涂抹碱水,有一定疗效,中毒严重的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四)异物 1、眼内异物

儿眼内异物最多见的是小沙粒、小飞虫等入眼,俗称“眯眼”。处理时嘱咐幼儿不要用力按挤或揉搓眼睛,以免损伤角膜,要安静的等待大人来处理。粘在角膜表面的异物,翻开眼皮后可用干净柔软的手帕或棉签轻轻擦去。如果未能取出异物,幼儿仍感觉极度不适,应去医院医疗。

平时要培养幼儿养成爱护眼睛的习惯,不用脏手揉眼,不玩尖锐的物品,不互相扔撒沙子,以防异物入眼。此外,要教育幼儿不要玩弄铁丝、小刀、毛衣针、树枝等,以防刺伤或划伤眼睛。日常用消毒液及杀虫剂要妥善保管,防止液体溅入幼儿眼内。

2、鼻腔异物

孩子玩耍时,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将手边的纽扣、黄豆、果核等异物塞入一侧或双侧鼻孔中。这不仅影响呼吸,还会引起鼻腔异症,甚至异物继续下行导致气管异物。有时幼儿自行掏挖可致鼻出血,引起惊恐不安,啼哭不止。

处理方法:

(1)轻声安慰幼儿,使其安静下来,配合操作。不要恐吓、训斥幼儿,以免引起大哭,使异物有可能继续下行,增加取出的难度。

(2)对置入较浅的异物,可争取幼儿的合作,让其深吸一口气,教师紧按无异物一侧的鼻孔,另幼儿用力擤鼻,有时异物可自然排出。如果此法无效,切不可用镊子等器具夹取圆形异物。因为这样稍有不慎,不仅不能取出异物,反将其推向鼻腔深处,甚至落入气管,危及生命。

(3)异物取出后,如有鼻粘膜损伤,可根据具体情况涂点消炎药膏或口服消炎药。

(4)凡是经简单处理异物不能排出的,均应立即起医院,请医生用专用的器械取出。

3、咽部异物

多因饮食不慎,将鱼刺、骨头渣等卡在眼部附近或嵌入扁桃体而引起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

处理方法:发现此类幼儿时,不要采用吞咽饭团、菜团、喝醋等方法,这样做有时会引起咽部出血。最好去医院,由医生在光线充足的诊室里或利用喉镜的辅助来取出异物。

4、外耳道异物

多发生在午睡或自由活动时,幼儿出于好奇,将随手玩弄的小的异物塞入外耳道。有时也会有动物性异物,如小昆虫爬入。幼儿因异物进入耳内可出现惊恐不安、自行掏挖等现象,引起耳鸣、耳痛、外耳道炎症及听力障碍等。

处理方法:

(1)若异物为昆虫,可用手电筒以强光对着外耳道口,引诱昆虫自行爬出。若不见效,不要盲目操作,应迅速去医院处理。

(2)若为小石块、纽扣、豆类等,可歪头单脚跳将物品跳出。不可自作主张用镊子夹取,否则易损伤外耳道及鼓膜,应迅速去医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