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27: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识字2 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过节,对于每一个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设计说明:

《传统节日》是一篇朗朗上口的童谣,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韵文既巧妙地写出了节日的特点,又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篇学生识字的好载体。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随文巩固生字,使识字学文有机结合;在通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有效整合,促进学生高效识字的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突出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学生仿写、讲神话故事等形式,内化并升华文本内涵。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词猜节日,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课件出示:

贴春联 放鞭炮 (春 节) 吃粽子 赛龙舟 (端午节) 吃月饼 赏明月 (中秋节)】

同学们,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课件出示课题:识字2 传统节日】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设计“听词猜节日”的游戏环节,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同学们,谁来把你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借助拼音,拼一拼生字,读通课文。

2、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3、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4、同桌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同学们,请根据方法自主识字、读文。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词语: 牛郎织女 贴窗花 赛龙舟 艾香 月饼 赏菊 大街小巷 元宵节 祭扫 满堂 传统 乞巧】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提示:“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的对应图片】同学们,请看图读词语。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单独走出来后,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郎 贴 舟 艾 饼 赏 菊 巷 宵 祭 堂 传 统 乞 巧】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看看哪组读得更出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字词关你们顺利闯过了,现在读起课文来一定更顺畅了。一起来试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到字进行检测和订正字音,再将生字送回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而看图片读词语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____”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 ”画出节日的习俗。画好后与小组同学分享分享。

同学们,课文提到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在哪一天? 预设: 【课件出示: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冬至后的第108天) 端午节(五月初五) 乞巧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课件圈出生字:宵】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你们知道“宵”字的由来吗? 预设:

【课件出示:金文

(宀,房屋,阁楼)

(肖,小),造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

同学们,你能给“宵”字找找朋友吗?越多越好。

【课件圈出生字:乞、巧】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字理区分:“乞”与“气”同源,后分化。 乞,甲骨文写作“

”,金文写作“

”,篆文写作“”。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表

示呼吸的“气”减去一横,表示呼吸局促,意即求人“气短”。

造字本义:低声下气,开口向人索要、求讨。飘逸、扩散的气流为“气”;短气为“乞”。】 同学们,你能给它们找找朋友吗?越多越好。

同学们,“乞巧节”就是七夕,发源于中国,该节日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小结:

同学们,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课件出示生字:传、统】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你能给它们找找朋友吗?越多越好。

同学们,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请按课文介绍的先后顺序,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一:【课件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春节人们有哪些习俗?【课件出示:和句子对应的多幅图片】【课件出示:各种窗花及贴窗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