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4:55: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
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
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 生2:82-67=85-70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 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
第 2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课堂小结
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