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 重要知识点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2:38: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兽医微生物学 重要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微生物学还包括免疫学,甚至还包括寄生虫学,特别是原虫学。

2、微生物的特点:①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其群体可见。②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③比较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代谢繁殖)。④易变异,适应性强。

3、微生物的种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

真菌细胞型:细胞核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Eg:真菌。

原核细胞型:仅有原始核,无核仁、核膜,细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拟 核/核体) Eg: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Eg:病毒。

4、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形态学时期:1683年荷兰吕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1861年巴斯德否定“自然发生说”;证明发酵由微生物引起的。

第二阶段——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

Ⅰ巴斯德(微生物学、生理学与免疫学的主要奠基人)的历史性贡献:①酒是某种微生物的发酵产物 ②解决了酒的败坏问题 ③研究炭疽病、人的狂犬病,确定这些疾病由相应的微生物引起、微生物可以至弱作作预防传染病用,而且对至弱的途径做了示范性的试验④发明免疫学的预防接种 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Ⅱ科赫(建立微生物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对病院细菌的研究,有突出贡献)功绩:①发明培养基并用于纯化微生物 ②发明染色观察、显微摄影 ③科赫法则 ④证实炭疽病原因--炭疽杆菌 发现结核病源菌--结核杆菌

【科赫法则:①病原微生物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但在健康动物体内不存在 ②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 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的疾病 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再次分离培养得到相同的病原】 【免疫方法:注射、口服、点眼、滴鼻、气雾】

第三阶段——近代及现代微生物

理论上取得的成就极其应用价值:①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基因工程时代 ②进行化学治疗腰肌和抗生素的研究 ③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抗原抗体反应在诊断及防治疾病上的应用 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及其应用价值 ①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②标记抗原或标记抗体的应用 ③细胞培养、空斑技术、蛋白质及核酸的提纯 ④核磁共振仪的使用 ⑤分子克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试、基因组学及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学领域的三大进展:微生物遗传学、免疫学及病毒学

第1篇 总论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

【内容提要】

细菌个体微小,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最常用的是革兰染色法,可讲细菌分为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两大类。

就某种细菌而言,菌体有一定的大小、形态及排列方式。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拟核等。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有较厚的肽聚糖及特有的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有外膜,外膜由外膜蛋白、脂多糖等构成,外膜下有一薄层肽聚糖。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各有一定的结构及特殊的生理功能,与细菌的致病性及免疫原性有关。

细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大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广义的细菌除一般细菌外,还包括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放线菌。

复习思考题

1、细菌的大小、基本形态 答:

大小:细菌个体微小,需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菌大小的度量单位通常是微 米。

形态:形态比较简单,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基本形态及某些其他形态。

细菌的繁殖方式都是简单的裂殖,不同细菌裂殖后其菌体排列方式不同。有特征性的、 相对稳定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的细菌有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八叠)、杆菌、螺形菌

适宜条件下培养的细菌在对数生长期形态典型。不亮环境或老龄期,会出现与正常形状不一样的个体,称为衰老型或退化型。

但有些细菌即使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其形状也很不一致,有多形性。

2、菌落的概念,菌落的实际意义

菌落:某个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培养后分裂繁殖出巨大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单个细菌及其后代组成的“大家族”】

菌苔:生长的菌落连成一片。【多个“大家族”】

菌落的实际意义:菌落肉眼可见,各种细菌的菌落在大小、色泽、质地、表面形状、边缘结构等方面均有个各自的特征。观察细菌的菌落特征,可推测该细菌的种类,工作中通常通过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的菌落,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传代、计数和鉴定等。

3、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绘制细菌结构模式图)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基本结构。 特殊结构: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孢等。

4、比较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异同 厚度 肽聚糖 脂类 磷壁酸 外膜 脂蛋白 脂多糖 5、脂多糖和外膜蛋白的组成及功能 脂多糖(LPS) 组成 (革兰阴性菌所特有,位于外膜的最表面)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侧链多糖三部分组成 功能 ①能够吸附钙离子、镁离子等阳离子②为噬菌体提供特异的吸附受体 阳性 厚 15~80nm 多 40%~95% 少 1%~4% √ × × × 阴性 薄 10~15nm 少 10%~20% 多 11%~22% × √ √ √ 外膜蛋白(OMP) 微孔蛋白:分子筛作用,与细胞粘附和特定物质摄取有关、(外膜中向前的多种蛋白质受体作用 的统称,按含量和功能分为主脂蛋白:使外膜层与肽聚糖牢要次要两类) 固的连接,可作为噬菌体的受主要OMP:微孔蛋白、脂蛋白 体,或参与铁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转运 6、细菌的遗传物质 拟核和质粒。

遗传物质DNA无核膜包围,分布于菌体中央形成拟核(核体)。拟核含细菌的遗传基因,其功能是控制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质粒在拟核DNA之外,游离的小型双股DNA分子,含细菌生命非必须基因,其功能是控制产生菌毛、毒素、耐药性和细菌素等遗传性状。质粒能独立复制传给子代。

7、细菌荚膜的概念及主要功能

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在细胞壁的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粘液样物质。

主要功能:①抗吞噬②抗有害物质损伤③营养物质的储存场所(主要含多糖类)与废物排出之地。

8、细菌芽孢的特点及意义

(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或内芽孢。未形成芽孢的菌体称为繁殖体或营养体,老龄芽孢将脱离原菌体独立存在,称为游离芽孢)

特点:①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等有强大的抵抗力。 ②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

③芽孢内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但能保持潜在萌发力。 ④不是繁殖器官,一个芽孢萌发只产生一个营养状态的细胞。

意义:①芽孢抵抗力强,可在自然界中存在多年,是重要的传染源,但芽孢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②芽孢抵抗力强,故应以杀灭芽孢座位可靠的灭菌标准。 ③可根据其形态位置鉴别细菌

第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生态

【内容提要】

细菌菌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物质摄取、生物合成、聚合作用(DNA复制,转录、翻译)及组装四个步骤。 菌体以二等分分裂法无性繁殖。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和培养时间呈特定规律,用生长曲线表示,并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及衰亡期四个阶段。

大多数细菌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根据细菌对氧气和温度的需求差异,可将细菌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兼性菌以及嗜温菌、嗜冷菌、嗜热菌等。 生化试验系根据细菌传代特点设计,用于细菌鉴定。

自然界中的细菌多以群落存在,生物被膜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其抵抗力较游离细菌强,其生长受控于密度感应系统。后者通过信号分子作用,在基因水平完成对细菌群落生长的调控。

微生物种群之间在自然界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正常菌群对维护动物健康至关重要。

复习思考题

1、形成细菌个体的代谢过程有何特点? ①细菌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超过动物细胞10~100倍 ②细菌利用各种化合物作为能源的能力远远强于动物细胞

③细菌对营养的需求比动物细胞更为多种多样,因为他们有多种代谢旁路 ④细菌可利用超长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生成大分子物质 ⑤细菌能生产诸如肽聚糖、脂多糖、磷壁酸等特殊物质

2、物质摄取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单纯扩散 被动扩散,细胞内外物质最简单的一种交换方式。细胞膜两侧的物质靠浓度差(浓度梯度)进行分子扩散,不需要能量。无特异性和选择性,速度较慢,细胞内为溶质浓度一旦达到平衡,扩散便停止。 某些物质与某些位于细胞膜的特异性载体蛋白相结合,然后将其转运至细胞内,这一过程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不需要能量。 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主要方式,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能将特异性溶质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因此需要能量。 物质在运输的同时受到化学修饰,从而能愠缘不断输入细胞,此种方式在缺氧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因位转 环境中最常见,其过程涉及从可溶物向分子的化学变化,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需要能量。

3、细菌菌体分裂为什么只需较短时间? 细菌以二等分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大多数细菌菌体在适宜条件下分裂需要较短时间,是因为在上一轮的复制还未完成时,下一轮的细胞分裂已经启动。此外染色体DNA存在多个复制叉,可使自带的染色体DNA同时开始部分复制。

4、何谓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不同时期有何特点?

细菌生长曲线: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具有规律性。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为纵坐标,可得出一条生长曲线。曲线显示了细菌生长繁殖的四个期。

细菌的生长曲线是在体外人工培养条件下观察到的,在动物体内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未必能出现此种典型的曲线,但对细菌生长规律的研究及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下为各个时期及其特点: 迟缓期 对数期 细菌来到新环境的一个适应过程。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合成并积累所需酶系统。RNA含量明显增加,但DNA含量无变化。此时细菌数并不增加。 细菌此时生长迅速,以恒定的速度进行分裂繁殖,活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达到顶峰。生长曲线接近一条斜的直线。该期的病原菌致病力最强,其形态、染色特性及生理活性较典型,对抗菌药物的作用较为敏感。 因营养的消耗、代谢产物的蓄积等,细菌繁殖速度下降,死亡数逐步上升,新繁殖的活菌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该期细菌的形态及生理形状常有改变。毒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此时产生。 细菌开始大量死亡,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菌体变形或自溶,染色不典型,难以进行鉴定。 稳定期 衰亡期

5、何谓培养基?种类有哪些?

培养基还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培养基制成后,通常都要进行灭菌处理。

种类:按营养组成,状态,功能差异区分 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含多数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常用新鲜牛肉浸膏,加入适量的蛋白胨、NaCl、磷酸盐,调节pH至7.2~7.6即成。 在基础培养基内,添加葡萄糖、血液或血清等,即成营养培养基,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平板(在营养琼脂中加入5%的新鲜血液配制成)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2%的琼脂,加热融化再冷却凝固。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菌落观察、生物活性检测等,可制成试管斜面或倾倒平面。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5%的琼脂。可做穿刺试验,观察细菌的运动力。 针对特定菌种设计,根据其特定产物,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底物或显色指示剂,凭肉眼识别颜色既能鉴别菌种。Eg三糖铁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