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多元化的代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36: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音乐多元化的代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多元化已经广泛被大众接受,而在音乐发展的表现上更是尤为突出,世界各地各民族各种风格的音乐在不断的演出、沟通、交流中融汇交织,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一种新的音乐表现方式,它的风格多样、形式多种,我们无法以传统的音乐分类去定义它。它就是正在成为一个流行名词的――跨界音乐。

跨界音乐译自英文的“Crossover”,有的翻译为“Crossover Music”,但在欧美直接使用“Crossover”的更多一些。跨界音乐的主要形式常见的有几类:一类是用古典的方式演绎流行,一类是用流行的方式演绎古典,一类是流行与古典的串联融合,还有一类是在创作时就已经融合了古典与流行。当然在中国还出现了民族与古典和流行的相互融合的中国特色的跨界音乐。相比较传统的古典、民族和流行音乐,跨界音乐因其特有的多元化因素,使其一出现便迅速被大众所接受,成为当今音乐舞台上最受听众喜爱的音乐种类之一。

跨界音乐的出现比较晚,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其实在开始的时候,跨界音乐还仅限

于流行音乐各种类之间。当时美国流行音乐的排行榜中出现了一些乐曲既上了迪斯科榜,又上了节奏布鲁斯榜,而流行榜(pop chart)更是不管是爵士、摇滚还是古典,只要热门便可上榜,“Crossover”便由此而广泛被接受并流行起来。 进入70年代,Fusion Jazz(融合爵士)的出现引发的巨大的爵士热潮,各种各样风格的爵士音乐造就了爵士音乐市场的复兴,而这些新的爵士音乐被统称为“Crossover Jazz”,这可以说是跨界音乐的第一次热潮。

之后又出现了“Classical Crossover”(古典跨界),而且成为排行榜中的一类,非常热门。世界权威的美国Billboard排行榜新增古典跨界专辑榜(Top Classical Crossover Albums),格莱美在1998年设立了Best Classical Crossover Album的专属奖项,台湾金曲奖也自第十四届起新增最佳跨界音乐专辑奖。

伴随跨界音乐的不断发展,众多音乐人开始关注并投身其中,出现了一大批创作型跨界音乐人,并创作出许多经典乐曲,大家所熟知的有创作了大量名誉世界的音乐剧如《猫》《歌剧魅影》等的安德鲁洛伊韦伯、雅尼、挪威的神秘园组合等等。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跨界音乐蓬勃发展,出现了诸如像莎拉布莱曼这一类的跨界音乐巨星,将跨界音乐推向了又一次巅峰。

莎拉布莱曼因主演安德鲁洛伊韦伯的音乐剧《歌剧魅影》而成名,被称为天籁之音,尤其是剧中《告别时刻》一曲更是被广为传唱,之后又与意大利盲人男高音安德烈•波伽利深情对唱此曲的同名专辑畅销超过一千万片。至2008年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专辑销售已突破2500万张,成为跨界音乐的里程碑。

海莉(Hayley Westenra)是来自纽西兰的歌手,歌声纯净,歌曲涉及各种曲风,专辑《纯净 Pure》畅销1500万张,在世界各地多种音乐奖获奖无数。日剧《白色巨塔》片尾曲便是来自于她的《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

曾获奥斯卡最佳电影主题曲奖提名的电影《魔戒》的主题曲《May It Be》的演唱者是恩雅,她仿佛仙女般虚无缥缈的嗓音,自然而甜美,给人以无限神往的想象。她追求唯美,追求灵感,多年才出一张唱片,也是跨界音乐的典型代表人物。

沙费纳(Alessandro Safina)凭借音乐剧电影《红磨坊》中背景音乐的优异表现崭露头角,首张专辑《一路上有你》销售便破百万张,经典曲目《月神》以美声演唱,配乐却是激烈的摇滚节奏,由此成为摇滚歌剧(rock- opera)的新一代形象。

乔诗•葛洛班(Josh Groban),一位才二十刚出头的美国年轻歌手,却因为在古典和流行两端成功的跨界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