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4:33: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学情依据:初中生对家的建立和功能认识上不够系统,比较模糊;对“孝”文化认同程度低,在意识和行动上缺乏相应的教育和指导。
2、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课程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3、教材分析:本框分两个层次:其一通过对家庭功能的分析和对亲情的情感体验,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其二通过体悟“中国春运”这一独有的中国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体验家庭的温暖、对父母的情感;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形式和家庭的功能。
2、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展示“家规家训”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家庭的独特文化内涵及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难点: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孝亲敬长行为的落实。 四、教学方法
教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分享等方法
1 / 6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孝亲敬长小故事;
2、学生课前搜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规家训和自己家的家规家训; 3、学生带一张全家人的合影; 4、教师课件的制作。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暖场视频]
活动一:爱之初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七课《亲情之爱》,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回家的路》视频。
师:同学们,这段视频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生: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活动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观看沙画《回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初步感受,明确授课的主题。
[引入新课] 活动二:我说我家
师: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关于家的话题。
有人说家是疲惫后回到家中亲人真情的拥抱,是相互守望默默注视的目光,我就有这样一个家。(展示教师自己家庭的照片)
师:芸芸众生,为什么我们成为一家人呢? 生:同桌讨论回答,得出结论。
家庭就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组成的,这就是家的含义。
师:我觉得我的家是粉红色的,因为粉色代表了温馨和浪漫。今天在这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回家后我就会与我的家人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一种颜色或者味道来形容自己的家吗?
2 / 6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生:分小组讨论,并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师:家庭生活五颜六色,个中滋味酸甜苦辣。其实刚刚大家的描述中蕴含了许多家的功能。请大家翻开课本72页,家庭具有经济的功能、生育功能、情感交流的功能,大家能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下,家庭还具有哪些功能吗?
生:学生结合体会总结回答。
师:请大家把这几项功能记录在课本上。
师:家庭的经济功能可以从家字的演变上看得出来。古语中的“家”,是屋檐下养了一些小猪。最初,我们的祖先是在树上“架木为巢”的。大约7000多年前,他们转到地上盖木房子为屋,并开始驯养野兽为家畜,猪就是人们最早饲养的家畜。为了防止外来的侵袭,那时房子的结构一般是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做猪圈。因此,凡是有“猪圈”的地方,也住着人,有“猪圈”,也就是有“人家”的标志。后来经过演变,“家”的“猪圈”这一本义消失了,“人的住所”这个含义却保留了下来。
师: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家庭的教育功能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在家中,父母教育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做事,这种教育代代传承就变成了一个家的家规和家训。比如:古代政治家曾国藩的家训。。。。。,现代作家、教育家傅雷的家训。。。。。
师:同学们,你们的家规家训是什么?
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及与父母交流得到结论展开讨论。(学生用钢笔字和毛笔字展示) 师:家规家训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代代传承的一种家文化。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以及在全班交流发言相结合,让学生对于家的含义、家庭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讲述找到答案。
活动三:我爱我家
师:家不仅具有教育的功能,还具有情感交流的功能。
师:作为子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家带给我们的温暖、带给我们的爱。为了工作,为了生活,许多人身在外而心在家。中国人对家更是有一种特殊的眷恋,在春节,这种感情表现得尤为明显。
生:观看视频《回家》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