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2:30: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2018·试卷调研)下图是甘肃某地的土地荒漠化状况,这里半干旱草原农垦区较为集中,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所示荒漠化土地比例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该区土地荒漠化主要是( ) A.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B.过度农垦造成的土地沙化
C.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次生盐碱化 2.随着时间的变化,该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所占比例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时值多雨时期,风沙活动得到抑制 B.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固沙的结果 C.大面积农垦使耕地面积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D.荒漠化治理改变了地表起沙机制和风沙前移机制 3.该区土地荒漠化的变化说明了( )
A.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人类活动只能减缓荒漠化的进程而不能预防荒漠化的发生 C.持续干旱可促进土地荒漠化进程
D.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面积占70%以上
解读: 第1题,由题目的说明可知,该地区是半干旱草原农垦区,其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造成的。第2题,由题目所给的图看出,该地区的荒漠化由1982年到1998年越来越严重,而从1998年到2008年荒漠化的土地面积有所减少,这是在这一阶段该地区的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危害,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采取了退耕还牧等防治荒漠化措施的结果。第3题,由图看出,人类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导致荒漠化的蔓延,而人们注意了自己的经济活动,并采取了相应措施,荒漠化就得到抑制,这说明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 1.B 2.B 3.A
1 / 6
(2018·临沂高二测试)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下图)。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4~6题。
4.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 ②土地荒漠化 ③旱涝灾害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5.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用水 ②滥砍滥伐 ③过度放牧 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6.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 A.放弃全部耕地 B.合理调水 C.加强能源建设
D.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
解读: 民勤县降水少而蒸发量大,用水量大,水资源缺乏,而且风沙肆虐,使得田园荒废,因此,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及土地荒漠化。当地过度用水和上游大量拦截河水使得民勤的绿洲受到严重破坏,面临消失的危险。水是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水资源既要节约、合理利用,也要搞好上游地区与中、下游地区间的协调,在全流域内合理分配,统一管理。同时,也可适当地从外流域调水过来。
答案: 4.D 5.C 6.B 读图,回答7~9题。
2 / 6
7.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8.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 ) A.修筑公路 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 9.d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 ) A.商品农业 B.粗放农业 C.生态农业 D.淡水养殖业
解读: 第7题,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但成本较高。第8题,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第9题,d地区是宁夏平原,该地区适合发展生态农业。
答案: 7.A 8.A 9.C
(2018·东北联考)读材料,回答10~13题。
材料一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世界上穿过流动沙丘最长的高等级沙漠公路,1993年3月动工兴建,1995年9月建成通车。北起轮南、南到民丰,全长562千M。
材料二 塔里木沙漠公路建设初期,防沙工程建设就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为重点攻关工程,确立了“以机械固沙为先导,生物固沙和工程固沙相结合,建立和恢复生态平衡为奋斗目标”的指导方针。早期修建的由栅栏和草方格构成的“金黄色的网格”保证了公路8年的畅通,现已颓废,取而代之的是“绿色长廊”——于2003年7月19日正式启动、于2005年竣工建成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
10.下列关于塔里木沙漠公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四大“世纪工程”之一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