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0:44: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湛江市第十七中学电子资料库(七年级上数学第二章)

系数化成1,得, 解法二: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

(3)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4)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说明:第(2)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移项方法,目的都是将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一端,已知数移到等号另一端,事实上,其它的题目也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移项方法,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简捷的移项方法.

例4 解方程: (1) (2)

的形式,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再作其它

分析:为了把已知方程化为最简方程

变形.

解:(1)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成1,得

说明: ①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②

不是方程的解,必须把 系数化为1,得

- 6 -

才算完成了解方程过程.

湛江市第十七中学电子资料库(七年级上数学第二章)

(2)去小括号:

合并括号里的同类项,得:

去中括号,得: 合并同类项,得: 移项,得

说明: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例5 解方程: (1)

; (2)

分析: 方程中含有分母,应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去掉分母,然后再作其它变形.

解:(1)方程两边都乘以4,去分母,得:

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成1,得

, ,

(2)方程两边都乘以12,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成1,得:

说明: ①去分母所选的乘数应是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应遗漏;

- 7 -

湛江市第十七中学电子资料库(七年级上数学第二章)

②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乘方程的两边时,不要遗漏掉等号两边不含分母的项.如(2)题的“1”.

③去掉分母以后,分数线也同时去掉,分子上的多项式用括号括起来(当式子前是正号时,可省略括号).

例6 解方程:(1)

(2)

解:(1)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2)先去中括号得

去小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

系数化成1,得

说明: 在解方程时,要注意分析方程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解题方案,灵活地安排解题步骤.

例7 已知关于 的方程

解法一:因为 等,即:

解这个以 为未知数的方程,得:

- 8 -

的根是2,求 的值. 的根,所以

代入方程左右两边一定相

是方程

湛江市第十七中学电子资料库(七年级上数学第二章)

解法二:把原方程看作以 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看作已知数求解;

∵ ∴

把 代入上式,得:

代入原方程,使原方程转化为以 为

说明: 解法一是利用方程解的概念,将

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

解法二是将原方程直接看成以 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出 用字母 的代数式表示,再将

代入代数式中求得

例8 甲、乙两工程队共有100人,甲队人数比己队人数的3倍少20人.求甲、乙两队各有多少人?

分析:题中已知甲、乙两工程队共有100人,由此可知等量关系为: 甲队人数十乙队人数=甲、乙两队总人数.

设乙队人数为x人,再分析上述相等关系中的左右两边,可得下表:

左边 甲队人数(乙队人数人 有了这个表,方程就不难列出来了. 解:设乙队有 人,则甲队有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人, 右边 甲、乙两工程队共有100人 答:甲队有70人;乙队有30人.

说明:(1)先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再按照相等关系来选择未知数和列代数式,比先设未知数,再列出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再找相等关系更为合理.

- 9 -

湛江市第十七中学电子资料库(七年级上数学第二章)

(2)所列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意义必须一致,单位要统一,数量关系一定要相等. (3)要养成“验”的好习惯.即所求结果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4)不要漏写“答”.“设”和“答”都不要丢掉单位名称. (5)分析过程可以只写在草稿纸上,但一定要认真.

练习

一、习题精选 1.填空题

(1)解方程中移项变号的根据是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 ;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方程 (6)方程

的解是 ;(5)方程 的解是 ;(7)方程

的解是 ; 的解是 ;

(8)方程 的解是 ;(9)方程 的解是 ;

(10)解方程 2.解方程: (1) (4)

去分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5)

; (3) ; (6)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