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黄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2:10: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学大师黄侃

大家平时会关注国学大师黄侃吗?关于国学大师黄侃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大师黄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学大师黄侃:人物生平黄侃,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

黄侃(1886-1935) 黄侃(1886-1935)

、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向刘师培学习,精通春秋左氏学的家法。1935年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二十世纪有不少著名学者皆出其门下,如杨伯峻、程千帆、潘重规(潘氏为其婿)、陆宗达、殷孟伦、刘赜、黄焯等。

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他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1] 和《广韵》 两书为基础,他重视系统和条理,强调从形、音、义三者的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

黄侃的古文字学主要见于《音略》(《国学卮林》1920年第1卷

1

第1期)、《声韵略说》(中央大学《文艺丛刊》1936年第2卷第2期)、《声韵通例》(《唯是》月刊1920年第1、2册)、《黄季刚先生与友人论治小学书》(《唯是》月刊1920年第3册)等论著中。他对上古声韵系统的贡献主要有:提出古声十九纽说;提出古韵二十八部说;提出古音只有平入二声说。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融会贯通,建立了自己的古声韵系统,即古音学体系。他在古音学上所取得的成就结束了自顾炎武以来的古音研究工作,使他成为清代古音学的殿后大师。作为其语言文字学著作的一部分,他还有几十种表谱对古代汉语进行分析。

他的《文心雕龙札记》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有过很大的影响。他的《汉唐玄学论》《礼学略说》《讲尚书通例》等著作对哲学、经学的研究也有许多创见。由于他治学严谨,不肯轻易著书,若非定论,不以示人,并曾说:"年五十,当著书",可惜在他年方五十时,未及撰成宏篇巨著就过早地谢世了,留下大批未经整理的点校笺识古籍的遗稿。

黄侃的主要著作有:《黄季刚先生遗嘱专号》(中央大学《文艺丛刊》1936年第2卷第2期)、《黄侃论学杂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4年)、《集韵声类表》(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日知录校记》(中央大学出版组1933)等。在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的青石中学,有一所黄侃图书馆。

治学之余,藏书丰富,藏书3万册,因南京沦陷而精华散尽。目录学家汪国垣记其"唐以前类书和丛书较多,至集部则选择颇

2

严"。1947年其夫人黄菊英将藏书5 000册捐给湖北省图书馆,其中黄侃批校本有60余册,珍本百余册。有《黄季刚先生遗书目录》。

国学大师黄侃:人物轶事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

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 (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