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3:46: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热淋: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
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湿热蕴结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司。八正散加减。清热利湿通淋。
2.石淋:尿中夹砂石,排尿色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石韦散加减。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3.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破血妄行。小蓟饮子加减。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4.气淋: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沉香散加减。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5.膏淋:小便混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口干,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6.劳淋:小便不甚赤涩,弱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无比山药丸加减。补脾益肾。
34.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病机:基本病理变化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其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 证治分类:
1.膀胱湿热证: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下腹胀满,口苦口
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八正散加减。清利湿热,通利小便。
2.肺热壅盛证: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有咳
嗽,舌红,苔薄黄,脉数。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清肺饮加减。倾泄肺热,通利水道。
3.肝郁气滞证: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舌
红,苔薄黄,脉弦。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失宣,膀胱气化不利。沉香散加减。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4.浊瘀阻塞证: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 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淤血败精,阻塞尿路,水道不通。代抵当丸加减。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5.脾气不生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神疲乏力,食
欲不振,气短而雨声低微,舌淡,苔薄脉细。脾虚运化无力,升清降浊失职。补中益气汤和春泽汤加减。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6.肾阳衰惫证: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晄白,神气怯弱,畏寒肢 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弱。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济生肾气丸加减。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35.阳痿:证治分类
1.命门火衰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宗筋失养。赞育丸加减温肾壮阳。
2.心脾亏虚证:阳痿不举,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
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心脾两虚。归脾汤加减。补益心脾。 3.肝郁不舒证:阳事不举,或起而不坚,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脘闷不适,
食少便溏,苔薄白,脉弦。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宗筋所聚无能。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 4.惊恐伤肾证:阳痿不振,心悸易怒,胆怯多疑,夜多噩梦,常有被惊吓史,
苔薄白脉弦细。惊恐伤肾,肾经破散,心气逆乱,气血不达宗筋。启阳娱心丹加减。益肾凝神。
5.湿热下注:阴茎萎软,阴囊潮湿,瘙痒腥臭,睾丸坠胀作痛,小便赤涩灼痛,胁胀腹闷,肢体困倦,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湿热下注肝经,宗筋经络失畅。龙胆泻肝汤加减。清利湿热。 36.遗精: 证治分类:
1.君相火旺证:少寐多梦,梦则遗精,阳事易举,心中烦热,头晕目弦,口苦胁痛,小溲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君火妄动,相火随之,迫精妄泄。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加减。清心泄肝。
2.湿热下注证:遗精时作,小溲黄赤,热涩不畅,口苦而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湿热蕴滞,下扰精室。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清热利湿。
3.劳伤心脾证:劳则遗精,失眠健忘,心悸不宁,面色萎黄,很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弱。心脾两虚,气虚神浮,气不摄精。妙香散加减。调补心脾,益气摄精。 4.肾气不固证:多为无梦而遗,甚则滑泄不禁,精液清稀而冷,面色晄白,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夜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肾元虚衰,封藏失职,精关不固。金锁固精丸加减。补肾固精。
37.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机:郁证成因主要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易怒伤肝,导致气郁结而成为病,故病位主要在肝,但可射涉及心、脾、肾。肝喜调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怀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肝气郁结,横逆乘土,则出现肝脾失和之证。肝郁化火,可致心火偏亢。忧思伤脾,思则气结,既可导致气郁生痰,又可因生化无源,气血不足,而形成心脾两虚或心神失养之证。更有甚者,肝郁化火,火郁伤阴,心失所养,肾阴被耗,还可出现阴虚火旺或心肾阴虚之证。
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兼顾。
38.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与口鼻诸窍,或下泄与前后二阴,或渗出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的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病机: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 治疗原则:
1.治火:火热熏灼,损伤脉络,是血证最常见的病机,应根据虚实的不同,
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并应结合受病脏腑的不同,分别选用适当的方药。 2.治气:气为血帅,气能统血,血与气休戚相关,故《医贯·血证论》说:“血随乎气,治血必先理气”对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
3.治血:《血证论·吐血》说;“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要达到治血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根据各种证候的病因病机进行辩证论治,其中包括适当地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祛瘀止血的方药。
39.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治疗原则:痰饮的治疗以温化为原则。 分证论治:痰饮:
1.脾阳虚弱证:胸胁支满,心下痞满,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弦,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脾阳虚弱,饮停于胃,清阳不升。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温脾化痰。 2.饮留胃肠证: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水饮壅结,留于胃肠,郁久化热。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攻下逐饮。 悬饮:
1.邪犯胸肺证:换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邪犯胸肺,枢机不利,肺失宣降。柴枳半夏汤加减。和解宣利。
2.饮停胸胁证: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病势较前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泄肺祛饮。 3.络气不和证: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更甚,可见病侧胸廓变形,舌苔薄,质黯,脉弦。因邪久郁,气机不利,络脉痹阻。香附旋覆花汤加减。理气和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