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简史复习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0:49: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名词解释6X5 大化改新p.17

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原之战

关原合战是日本的安土桃山时代以及战国时代发生于美浓国关原地区的一场战役。战役双方均动员了超过十万兵力,多数大名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场,是应仁之乱以来全日本的最大规模的内战。此战是德川家康与丰臣秀赖的家臣石田三成的直接对决。由于其战争的胜负影响了谁可以拥有天下,所以此战也被誉为“决定天下的战争”。最终在小早川秀秋叛变之下,使这场战争在一天内分出了胜负,德川家康取得了统治权,为其建立德川幕府奠定了基础。

应仁之乱p.70

应仁之乱(1467年─1477年,应仁元年—文明9年)是日本室町时代的8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任期间的一次内乱。幕府管领的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等有名守护大名的争斗。此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堪和贸易

明代日本两国一衣带水,往来以船。日本幕府对明贸易所用之船称遣明船,因为贸易是采取进贡形式,又叫做进贡贸易,特别是日船入港需要持有明政府发给的勘合作为护照,所又叫做勘合贸易,而船则叫做勘合贸易船。

丰臣秀吉p.76

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是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时代大名,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而孕育这一事件的土壤——江户时代则是了解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的极为重要的时代。

岩仓使节团

岩仓使团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以大久保利通(大藏卿)、木户孝允(参议)、伊藤博文(工部大辅)、山口尚方(外务少辅)为副使,共48

人,另有50多名留学生随行。这些成员都是王政复古明治维新的主力军,大多为萨长藩的开明武士,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还都是维新三杰(另一人是西乡隆盛),后来他们归来战胜留守派,大力推进维新立宪,岩仓具视做了日本的太政大臣,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都做了日本首相。岩仓使节团考察目的一是向缔约国致以“聘向之礼”,并修改不平等条约:二是参观考察欧美各国先进文化和制度,以备日本实现现代化的参考。最终虽然修改不平等条约未能实现,但这次欧美之行使得日本看到了日本与西方在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距,加深了民族危机感,同时激发了努力学习西方文明的动力。

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前期一直从事于倒幕运动,维新成功后鼓吹并支持对外侵略扩张,因坚持征韩论遭反对,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名为私学校的军事政治学校,后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兵败而死。

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发生于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

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是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19世纪上半期,当日本在锁国政策下局限于东北亚一隅时,世界正在快速转变,英、法、俄、美等国成为新一波称霸世界的强国,她们在经历产业革命、交通革命的洗礼之后,开始为了产业革命后所需要的原料、市场、殖民地与转运站积极经营远东。“黑船事件”后的日本政局一天比一天混乱,也埋下了幕府灭亡的导火线。

自由民权运动p.108

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70年代,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是在日本明治时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及社会运动。自1874年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递交以来,该运动的分子就向藩阀政府提出一系列开设议会,减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条约及保障言论与集会的自由等等的要求。直至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后,该运动仍继续。其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大正运动p.139

大正时代开始时,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调和军部推行的急剧增加军备与严重的财政困难的矛盾。经过日俄战争,日本将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部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军备的需求急速膨胀。1912年12月,西园寺公望内阁因陆军部要求扩军两个师团而集体辞职,由军阀巨头桂太郎接替。但桂太朗的上台,引起了普遍的抗议风潮,东京爆发第一次护宪运动。立宪国民党和立宪政友会提出“打倒阀族,维护宪政”的口号。这一运动的幕后支持者是企图从军阀、官僚手中夺取政权的产业资本家。1913年,反对党提出弹劾内阁案,迫使国会休会。愤怒的民众包围国会,袭击警察局、派出所,动荡波及大阪、神户等大城市,形势恶化。大正天皇出面干涉,表达了希望维持政局稳定的意愿,桂太郎内阁因此下台。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战胜保守势力,史称“大正政变”。

朝鲜特需

1950-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为了向朝鲜前线提供军需用品,并且执行“遏制共产主义”计划,美国调整了对日本的占领方针,不但削减日本的战争赔偿,并增加对日援助,同时在日本进行了大量的军事订货和劳务购买,被称作“朝鲜特需”。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对战后日本经济复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日本迅速进人世界经济强国的助推剂。

洛克希德贿赂事件p.202

洛克希德事件,发生于1976年与昭和电工事件、造船丑闻事件、里库路特事件并称日本战后四大丑闻事件。然而洛克希德事件并不是由日本司法机关发现的,而是始于1976年2月爆发在美国的洛克西德公司行贿案。洛克西德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和军火供应商之一,该公司主要是依靠行贿打开国外市场的,因此,美国的许多飞机制造商向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跨国公司小组进行了举报。该事件暴露出政界大量接受外国资金及儿玉誉士夫等财界台前幕后操纵政治等黑幕,洛克希德案为战后保守政治的‘金权体制’打上了深刻烙印”,同时“也给保守政治界带来了深重的伤痕。”

55年体制p.179

1955年,日本保守势力的各党派和革新势力的各派各自进行了联合,形成了代表保守势力的自由民主党和代表革新势力的社会党保革对立为特征的体制,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55年体制。在法治上虽然是两党制,实际上是两党制表层下的自民党一党执政的体制。 55年体制是战后日本政治中一个重要环节,在55年体制下,自民党长期处于执政党地位,牢牢控制了日本的政治经济,从而引导日本走上了一条经济优先的道路,创造了日本奇迹,但是在一党长期专政的情势下,日本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最后都走进了一个瓶颈,终于在各方面问题的爆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