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4:32: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现代管理学
7月份题型:单选1′×20;填空 1′×10;名解3′×5;简答5′×5;论述10′×2;案例10′×1。 名词解释:
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名,11-7)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例外原则: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5、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名,08-7) 6、企业再造:是指企业未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7、“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8、“蓝海战略”:是新型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即不参与瓜分现有的日趋萎缩的市场,也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
9、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10、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名,10-7)
11、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12、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13、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名,11-7)
14、直线制:是一种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模式由最高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构,形成直线,因此称为直线制。
15、职能制: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首创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是在组织内部除设置层级管理机构外,还按管理职能设若干职能机构。职能机构既协助行政主管工作,又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分别领导下级业务机构。 16、直线职能制:将直线制和职能制融为一体,其特点是行政主管对下级管理机构和职能机构均实行直线式的
1
垂直领导;职能机构是本级行政主管的参谋和助手;上级职能机构与下级职能机构之间是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没有行政主管的授权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向下级机构下达命令和指示;下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就业务活动直接向上级主管负责。
17、大部制:将组织机构中处在同一层次、职能重叠交叉的部门按照综合管理的要求,合并成一个大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并能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18、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名,09-7)
19、人力资源:广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现在和未来已经成为或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和未来的人力资源;狭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劳动人口的数量和素质。 20、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认识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名,11-7)
21、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于不同职级、职等的一个职位系列。
22、职级:是指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的一个职位序列。 23、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
24、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25、品味分类:是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味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
26、人事选聘:是指在人事分类和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选择和配备合适人员充实组织中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27、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28、人事培训:是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训练。
29、领导:是指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明、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0、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31、领导方式: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对下属的态度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
32、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33、激励模式:根据行为科学的研究,人的需求、动机、行为与满足之间,可以用简单的模式表示为:需求-动机-行为-满足。(名,10-7、09-7)
34、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消退(名、填、单,P221)
35、归因:是指依据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特征对其心理状态作出解释和判断。
36、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37、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名,11-7)
38、系统分析: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照一定规律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9、网络计划方法: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线路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进行优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40、网络图:是用一系列箭线和圆圈来表明一项任务或工程中所有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的图解模型。 41、目标:是指始终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促使人们积极行动以追求的结果,是人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2、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目标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名,11-7)
43、决策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为了作出最优选择而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的总成,是为了实现决策方案的优化而必须借助的手段,也是决策任务得以完成的桥梁。 44、理性决策方法:是指根据数字和事实,通过精确的计算与其他合理而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性方案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最佳的解决方法。
45、非理性决策方法:是指除理性决策方法以外的其他决策方法,主要包括渐进决策方法、政治协调决策方法、集体决策方法以及博弈方法、预测方法等。
46、综合性决策方法:是指综合运用理性决策方法和非理性决策方法以发挥最佳优势的一种新的决策方法。(名)
47、个人判断决策法:是指领导和专家根据其知识、经验队决策问题以及其所处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决策方案及可能结果等作出判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48、头脑风暴法:即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将有关专家聚集到一起,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性的方式讨论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它的应对措施,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
49、模拟决策法:是指人们对取得某一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通过建立一个与所要研究的实际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的微观模型,然后运行这一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型进行评价和优选,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决策方法。
50、方案前提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决策方案赖以成立的前提,从而达到分析、评估决策方案本身的方法。
2
51、决策树法:是用树形图的形式,找出可供选择的决
策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计算和比较各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最后从中选择令人满意的方案。
52、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会计、财务和其他业务经营活动所开展的定期、独立的审核与评价。
53、程序:是对组织或部门中操作或事务处理流程的一种描述、计划与规定,是对按既定方式有效进行的工作实行控制或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工具。
54、预算:是指组织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地财务活动的表现形式。
55、经营预算:是指经营性组织或部门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基本收支的预算..
56、投资预算:是指针对组织或部门的固定资产购置、改造、更新、新建等投资活动,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
57、财务预算:是指组织或部门在计划期间内,反映有关现金收支、经营绩效及财务状况的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收益表与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58、零基预算法:是在编制预算时,不以过去的实际开支做标准,而以组织目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重新估量,通过对每项费用开支合理性的重新审定,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预算。
59、项目预算法:是一种把组织目标分解为项目,从项目出发合理配置资源的方法。
60、调查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自觉的活动。
61、抽样调查:是从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来调查,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
62、抽样误差:由于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论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
63、概率抽样:就是使总体内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被抽入样本的概率,它的原则是随机原则。
64、非概率抽样:是根据主管判断或考录其他操作上的方便,来决定抽取哪些单位组成样本,如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非概率抽样。
65、简单随机抽样:设总体的大小为N,从中任意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每一个样本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这种抽样方法简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66、等距抽样:是指对研究的总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并把这些抽取的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用以判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67、分层随机抽样: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一定的属性或特征,分成不相重叠的若干类别,然后在每个类(层)中分别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
68、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单位划分为群,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选出若干个群,以这些群所包含的所有单位为样本。
69、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
觉、听觉、嗅觉和有关的辅助工具来收集资料的调查方法。
70、文献:是通过一定记录方式,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71、文献调查:是收集信息和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
简答题:
1、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①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②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③简单的管理机构;
④人格化的管理权力;⑤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 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的国家管理的特点:
①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②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③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④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 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的新特征:
①科学管理;②分权管理;③法制管理;④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①系统化管理;②民主化管理;③科学化管理;④法制化管理;⑤以人为本;⑥追求效率。 5、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 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②管理是
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② ③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④管理是社会
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6、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①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②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③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④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⑤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7、 现代管理学的特点:
①变革性;②开放性;③严密性;④实用性。 8、 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首先,古代管理思想具有直观性,表现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其次,古代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比如常常借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包含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严密控制和自上而下的服从关系。 9、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③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④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⑤设置计划曾、实行职能制;⑥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⑦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10、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
3
对重要性;②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③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④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简,09-4) 11、 梅奥主持下的霍桑实验的三个阶段及其结论:
第一阶段,检验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第二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交谈;第三阶段,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结论:①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②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管理状况;③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12、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①管理过程学派;②经验主义学派;③社会系统学派;④决策理论学派;⑤系统管理学派;⑥权变理论学派。 13、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① 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
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② 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响,强调发挥组织在
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③ 提出了决策的准则,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
代最优化标准;
④ 归纳了决策的类型,把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
非程序化决策。
14、 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①短期雇佣制;②迅速地评价与升级;③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④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⑤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相互间的了解仅限于工作范围,这与现代工业社会是不相容的。
15、 大内归纳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①终身雇佣制;②缓慢的评价与晋升;③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④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⑤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⑥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 16、 企业再造的特点:
①企业再造的目标是要实现企业性能和绩效的飞跃;②企业再造的任务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③企业再造的动力是市场或顾客需求;④企业再造的条件是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
⑤企业再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 17、 企业再造的程序与要求:
①设计企业再造的管理团队;②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③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④制定企业再造方案;⑤组织实施与程序改善。 18、 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
①重建市场边界;②注重全局而非数字;③超越现有需求;
④遵循合理地战略顺序;⑤克服关键组织障碍;⑥寓执行于战略。
19、 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
①确认决策问题;②明确决策目标;③组织决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