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 20:34: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试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中的主要特点及其表现。 (袁明国际关系史,课后思考题)
答: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对俄国的此举非常不满,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过程中,协约国一直将苏维埃政权排除在外。为了进一步阻止布尔什维主义的蔓延,协约国在1919年—1920年,组织了对俄国的三次大规模武装进攻,企图消灭社会主义俄国。在这种情势下,苏维埃俄国对外关系主要方面有:(1)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为了保卫十月革命得来的胜利果实,苏联成立了红军,粉碎了英美法意对苏俄的三次武装进攻,捍卫了苏维埃政权。(2)突破经济封锁。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资本主义列强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企图阻止苏俄的经济发展。为此,苏俄展开积极外交活动。1921年3月,苏俄在伦敦与英国签订了《临时贸易协定》,两国建立通商关系并互派享有相当外交特权的商务代表。这一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苏俄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此后,苏俄先后与德国、挪威、奥地利、丹麦等国签订了贸易协定。1922年4月10日,苏俄参加了热那亚会议,这是苏俄政权建立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苏俄的对外关系由此进入到了一个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时期。在对中国的关系上,苏俄宣布废除沙俄时期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3)突破外交孤立。苏俄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在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后的1924年,英国政府第一个承认了苏联。随后,挪威、希腊、奥地利、瑞典、丹麦和法国等国家先后承认苏联,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美国拒绝承认苏联。获得了多数国家的认可,标志着苏联成功打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的孤立。
试述西方同盟体系和社会主义同盟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袁明国际关系史,课后思考题)
答:(1)西方同盟体系 第一,形成阶段。在杜鲁门主义的指导下,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遏制,竭力从经济、政治到军事方面将西欧置于自己的全面控制之下。鉴于战后西欧经济状况的困难,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实行援助,帮助西欧恢复和发展经济,使西欧国家形成了对美国的严重依赖。政治上美国要求西欧与它采取同样的对外政策,即遏制苏联和对苏联实行封锁。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通过支持西欧的联合运动积极策划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军
事组织。为了促进组织的形成,杜鲁门政府确定了一项被称为大西洋联盟的政策。1948年7月6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等国在华盛顿就建立大西洋联盟举行会谈。1949年3月18日,会议正式通过了《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了。在美国的拉拢下,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先后进入到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西方同盟体系的形成。 第二,发展阶段。北约建立以后,美国积极在太平洋地区活动。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发展,美国利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早提出的订立包括太平洋地区所有愿意参加的国家的太平洋公约的要求,加紧筹建“太平洋集体防务”。美国分别与澳新、菲日等进行谈判,1951年8月30日菲美在旧金山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9月1日,美澳新在旧金山签署《澳新美安全条约》,此后,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通过这些条约,美国在南太平洋地区获得了牢靠的战略后方,把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拉进了同盟体系中,形成了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半月形包围。朝鲜战争结束后,1953年8月美国与韩国又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 年9月英、法、澳、泰、巴基斯坦等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1954年12月,美国同台湾地区的蒋介石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在中东地区与伊拉克、土耳其签订了《巴格达条约》,1954年9月,法国、西德、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美国等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巴黎协定。通过这些条约和协定,美国进一步发展了西方同盟体系,加强了与苏联的抗衡力量。
(2)社会主义同盟体系。 第一,形成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普遍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947年美苏全面冷战开始,1948年北约成立,使苏联感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为了把东欧各国团结在苏联周围,苏联加强了与东欧国家的联系。1947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成立了情报局。1949年1月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彼此加强了经济合作。1949年8月,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DAN,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苏联通过在这些组织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与捷克、南斯拉夫和波兰签订的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与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签订双边条约缔结的军事合作关系,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同盟体系。 第二,发展阶段。1949年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了。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国,并且积极派专家和提供贷款帮助
中国发展。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中苏结为同盟关系,增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1955年《华沙条约》签署,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以此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同盟体系扩大了,巩固和加强了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军事同盟关系,也标志着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正式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袁明国际关系史,已复印,无课后思考题)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国际地位。(宫少朋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已复印,90年代后期美国的国际地位)50页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倪世雄 国际关系理论探索)263页
纵观冷战后国际局势的走向,用“一个趋势,两个化,两个不变”来概括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比较全面和客观。进一步来说,一个时代的总趋势是和平与发展,“两个化”就是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两个不变”就是国际局势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的态势没有变,还有就是美国企图在冷战后搞独霸,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没有变。
美国的世界作用。
从积极方面看, 美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 即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等。这些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架构深刻和长久地影响了国际政治的走向。
二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国际政治理念。在1941 年由美英首脑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中,提出了不追求领土扩张、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力、非殖民化、各国平等贸易、广泛开展经济合作等重要原则, 发展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体现了美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际政治理念的先进性,奠定了20 世纪国际政治规范的基础。
三是战后帮助西欧和日本实现经济复兴。虽然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支持是在冷战背景下进行的, 具有强烈的反苏反共和地缘政治竞争的色彩, 但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复兴有利于世界经济从二战的废墟中较快恢复,并在1960 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如果说美国在二战期间和二战结束后不久对其世界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带有威尔逊理想主义的色彩,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意义的话, 随着冷战的爆发和加剧, 美国的国际行为逐渐异化,越来越具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其领导作用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在全球范围内的侵略扩张。